第77部分(2 / 4)

小說:帝國在前進 作者:男孩不逛街

意見,德國的地理位置不合適建立戰鬥群在大西洋上使用。因為英國面對著德國的各個港灣,並且恰好能擋住德國艦隊的出海航路。還能控制其在大西洋上的作戰路線。此外,德國海軍在大西洋上沒有修理場所,一旦艦隻被擊中,其出境就很困難。還有一個不利條件:英國可以使用陸上飛機來攻擊德國的水面艦只,而德國由於距離太遠則不可能做到。

與雷德爾相反,鄧尼茨已經看出了空軍的重要性,他認為飛機將發展成為一個決戰的軍種。1948年才能完成的大型水面艦只建造計劃,勢必與這種趨勢相違背。鑑於德國在海上毫無防衛力量,鄧尼茨要求建造三百艘供第一線使用的潛艇,因為只有這種水下艦隻才適合實施切斷英國生命線的任務。

可是鄧尼茨這種潛艇派和雷德爾以及大多數海軍軍官支援的大艦派,卻最終便宜了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的綜合派,平心而論,S計劃綜合了兩派的意見,但是同時兼顧就不可能同時齊頭並進。畢竟資源就這麼多,陸軍和空軍也在盯著這點預算,所以海軍的造艦計劃只能先啟動一個,雷德爾元帥最終決定先建造戰列艦。作戰科科長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也站在雷德爾那邊,所以鄧尼茨受到打擊才會變得冷漠。

“好了,我們先上去吧”雷德爾上來打圓場道,:“我們先去坐上那邊小艇,去船塢看看我們的‘首相’”。

“好的,元帥”林威回答道,鄧尼茨還是沒有說話。

小艇大約行駛了十幾分鍾,就看見了巨大的船塢,雷德爾和林威他們下了小艇,來到了船塢裡。剛進入船塢裡,林威就被巨大的艦體震懾住了,當你真正站在它面前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長251米、寬36米的艇身,充滿了力量和美感。俾斯麥級艦體受穿越基爾運河水深限制,適度加寬艦體減少吃水,長寬比為6。67∶1,上層建築比較緊湊,提高了艦體的穩定性。

大量成熟的技術運用,則降低了建造風險,也保證了研製的進度,也許它會成為S計劃中俾斯麥級改的一個完美參照物。

“呵呵,怎麼樣,蘭帕德,我說過你會被它所征服的!”對於林威的表現,雷德爾很滿意,所以話語中也充滿了調笑的意味。

“不錯、不錯”林威一直重複著不錯兩個字,顯然大腦還在空白中,在沒見到實物之前,儘管林威在腦海裡已經想象了很多次,不過都遠不及見到真正的鉅艦所帶來的視覺衝擊。

“元帥閣下,介紹一下這艘巨無霸吧?”林威笑著說道。

“呵呵,蘭帕德,鋼板厚度和所用鋼材的材質,我就不介紹了,介於你家中的因素,我想這些東西,你應該都懂,我就說說艦艇內部的構造吧”對此,林威沒有答話,艦艇的構造材料和裝甲這些東西,林威確實明白,雖然說艦艇和坦克不一樣,不過也差不到哪裡去。

俾斯麥號用的幾種鋼材,林威恰好都知道,分別是St42造船鋼,於1931年在傳統的二號造船鋼基礎上改進而成,用於建造俾斯麥的上層建築和非裝甲艙段艦體結構。其硬度為140…160HB,抗拉強度為420…510MPa,屈服強度為340…360MPa,延展率21%,效能不低於其它國家的同類產品。

St52造船鋼,於1935年在著名的三號造船鋼基礎上改進而成,用於建造俾斯麥的裝甲艙段和輕裝甲艙段艦體結構,是當時最先進的船舶結構材料。其硬度為160…190HB,抗拉強度為520…640MPa,屈服強度為360…380MPa,延展率21%,同時具有極佳的韌性和彈性,具有很強的抗斷裂和撕裂能力。雖然其較軟的材質抵抗動能穿甲彈的能力較弱,但它擁有優秀的構造強度保持能力和優良的魚雷爆破衝擊波抵抗能力。

Ww高彈性勻質鋼,於1925年在傳統的KNC裝甲基礎上發明,用於建造俾斯麥的主防雷裝甲。其硬度為190…220HB,抗拉強度為650…750MPa,屈服強度為380…400MPa,延展率27%,是專職抵抗魚雷爆破衝擊波的優秀材料,同時對速度較慢的動能穿甲彈也具有良好的防禦能力,能夠有效抵擋從水下射入防雷隔艙的炮彈進入內艙。

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於1928年在傳統的KC裝甲基礎上發展而成,用於建造俾斯麥的舷側、炮座、炮塔立面、指揮塔立面裝甲,是二戰時代表面硬度最高,在中等厚度下防彈效能最好的艦用表面硬化裝甲。

特別是最後一種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林威最熟悉不過了,因為這種硬化鋼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