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又名黔江,兩岸懸崖峭壁,怪石磷峋,江水湍急,是解放軍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很大的障礙。
為了爭取時間,第3 兵團前指決定:第11、12和第47軍以少數兵力正面牽制敵人,主力部隊則分別從彭水南北方向包抄迂迴,分別用偷渡、強渡的辦法突破烏江防線。
18日,作為12軍先頭部隊的第36師第108 團,強渡烏江成功。第35師於21日佔領江口。
隨即,第11、47軍的各路部隊。亦在彭水南北分別強渡。偷渡烏江,獲得了成功。
第47軍第139 師第416 團奪取烏江西岸重要渡口陳家嘴,並俘獲在江中行駛的國民黨軍9 艘船隻和近300 名官兵。
當戰士們清點俘虜時,一個瘦小的國民黨軍官撒腿便跑,連帽子跑掉了也顧不上撿。三連連長韓喜追過去,揀起帽子一看,上面綴有一個國民黨軍大帽徽,頓時明白:“這是個大傢伙!”隨即命令四班長率一個小組將其抓回來。
四班長率三名戰士追出幾米後,只見那傢伙一屁股坐在地上,還假裝正經,操著一口廣東話說:“有沒有搞錯?你們是哪一部分的,別搞誤會了!”
四班長上前一步,將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他,一拍胸膛,大聲說:“誤會不了,我們是毛主席、朱總司令的人民解放軍!”
一聽此言,敵軍官頓時臉色鐵青,顫巍巍地從口袋裡掏出兩根金條,請戰士們將他放了。
四班長不屑一顧地斥責道:“你別打錯了算盤,解放軍不要俘虜的東西,你還是趕快跟我走,別再耍花招了!”
下午,被俘敵軍官被送到第416 團前進指揮所,從他身上搜出一封信,副團長苗汝昆開啟一看,只見上面寫著:中兵(鍾彬)吾弟大鑒:特派經國兒前來慰勞。金門大捷,看來共軍不是不可戰勝的。望弟抓住大好時機,鼓舞官兵士氣,率部死守烏江,嚴防共軍佔我重慶。
切!切!
中正原來這是蔣介石的親筆信!苗汝昆邊看信邊詢問。敵軍官吞吞吐吐地說:“我叫鍾彬,是、是第14兵團司令官。”
鍾彬的第14兵團迅即潰敗,陳克非的主力第2 軍也失去掌握。宋希濂率殘部趕緊向西逃跑。23日黃昏,宋希濂率直屬隊及其它殘兵敗將撤到了南川。
晚飯之後,宋希濂召來隨同西撤的綏署副參謀長羅開甲。辦公室主任陳定、軍政幹部學校代理教育長孔方、第122 軍軍長丁樹中、第124 軍軍長顧葆裕等人,在駐地的小樓上開會,商討下一步的出路。
經過清點,宋希濂基本弄清了目前手下還掌握有萬把人,主要是司令部直屬的警衛營、工兵營、軍政幹校教導總隊及第122 、124 軍殘部等,基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會議開始後,宋希濂首先就局勢和出路問題作了分析,他說:“目前我們可以說是山窮水盡。前面,有數十萬共軍步步緊逼,烏江尚不能阻擋其西進;後面,則是重慶。我們的出路何在呢?”
話至此,宋希濂不往下說了,他要看看其他人的態度。
這時,羅開甲開口道:“仗打成這個樣子,我們有何顏面到重慶呢?再說,我們也犯不著到重慶。事情很明顯,西南快保不住了,共軍是志在必得,總裁也毫無辦法。到了關鍵時刻,總裁等大員們坐飛機一走了之,我們怎麼辦呢?還得自己尋出路!”
“大難當頭,出路何在呢?難道我們要向共軍接洽投誠嗎?”第124 軍軍長顧葆裕不置可否地問道。
提到“投誠”,剛剛當上第122 軍軍長的丁樹中極力反對:“我們不能上共軍的當,現在說不殺頭,那誰知道以後殺不殺。就是不殺頭,讓你去做苦力,那日子也不好過。聽說連張治中在北平都是軟禁著的,更何況我們。”
丁樹中,原本是國民黨憲兵第3 團副團長及憲兵司令部的警務處長,殺害過許多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所以他極力反對投誠。
在宋希濂的誘導下,幾個人商量來商量去,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走!不管一切,不顧一切,快點走,走到較安全的地方去,避免被共軍包圍殲滅。”
實際上,宋希濂自11月18日僥倖逃出解放軍第3 兵團的合圍圈後,便打定了西逃的主意。19日,宋希濂親手燒掉了由蔣經國帶來的“蔣介石親筆信”,關閉了電臺,切斷了與蔣介石的一切聯絡。
接著,宋希濂提出了行動方案:“前進的目標:第一步,西昌;第二步,滇緬邊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