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北平和談(1)
1.老蔣後院起火,美國白宮策劃換馬。南京政府被迫“改弦易轍”。李宗仁提出“五項和平主張”
深刻認識1949年國共兩黨的北平和平談判,要從國共兩黨的關係談起。在國共兩黨的關係史上,有過合作,如北伐革命、抗日戰爭;也有過交惡,如“四一二”清黨、十年內戰等等。存在於這種合作與鬥爭之間的,便是國共兩黨之間因重大事變而舉行的政治談判。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共產國際指導下,作出了與國民黨合作,幫助改組國民黨,並共同實現反帝反封建的決定。此後,國共兩黨舉行了政治談判。國民黨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共產黨人則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共同推動北伐革命。兩黨的合作,極大地推動了轟轟烈烈的北伐革命,使南中國的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好景不長,孫中山、廖仲愷等國民黨領袖逝世後,國民黨的軍政大權逐步落到了右派首領蔣介石手中。1927年4月12日,竊取了革命成果的蔣介石以“清黨”為名,發動反革命政變,開始屠殺共產黨人,造成十年內戰。1936年底,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北上到達陝北。同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在此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捐棄前仇,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導致了國民黨和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下的第二次合作。此後,國共兩黨之間在抗日的旗幟下,就相互關係等問題進行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艱苦談判。其間,打打談談,談談打打,談判到底還是以破裂告終。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進行了重慶談判,意圖和平建國。但急欲成就霸業的國民黨終於按捺不住了,決心使用武力來解決共產黨的問題。但僅僅兩年多的時間,不可一世的國民黨卻不能不屈“尊”向共產黨乞求和平了。
1949年,國共兩黨之所以能舉行和平談判,主要是雙方力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當年,蔣介石敢於推翻政協決議,發動內戰,靠的是他手裡的武裝力量和美國的援助。那時國民黨有正規軍430萬人,是共產黨軍隊的三倍半。武器裝備更是精良得多。蔣介石以為,幾個月就可以消滅共產黨軍隊。但是,這位梟雄高興早了,他低估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代表正義的共產黨的力量。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國民黨的兵力連後方機關在內僅剩下220萬人,正規軍只有100多萬。與此同時,人民解放軍卻由120萬人發展到400萬人以上,而且許多部隊已用繳獲的武器裝備起來。
事已至此,蔣介石不得不承認這個仗已經打敗了。不僅軍事力量的主力被消滅了,而且國民黨統治區的財政經濟也已崩潰。物價的飛漲就像脫僵的野馬,到1948年8月間,已比抗戰前夕上漲300倍。南京政府宣佈以金圓券代替法幣,結果使經濟雪上加霜,更加陷入絕境。
國民黨在軍事上的失敗,特別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大量被殲,意味著蔣介石的實力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削弱,這使得向來對蔣介石不滿的桂系頭目李宗仁和白崇禧等頗有些幸災樂禍。他們立即開始進行反蔣和共的密謀,而以李濟深為首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也積極加以推波助瀾,密切配合。
1948年12月25日,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率先發難,自漢口發出致蔣介石的“亥敬”電,搶先打出“和談”的旗幟,勸蔣“改弦易轍”。在這份話中有話、咄咄逼人的電報中,這位統轄華中數省的大員“規勸”蔣介石:要相機將真正謀和誠意轉知美國,請美、英、蘇出面調處,共同斡旋和平;應由民意機關向雙方呼籲和平,恢復和平談判,雙方軍隊在原地停止軍事行動,靜候和平談判解決。
同時,白崇禧還鼓動他屬下的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河南省主席張軫等人通電全國,公開要求蔣介石“毅然下野”,以利和談進行。此等文電,目的明確,就是倒蔣。此外,白崇禧還電邀與李濟深等關係密切的原桂系重要領導人黃紹竤,前往其所在地武漢,密商行動步驟,並派其親信劉仲容赴上海同中共方面進行接洽。這時,正在香港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也看準時機,鼓動白崇禧公開反蔣。
對於“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來說,1948年底那段時間真是度日如年,真不好過。可謂是福不雙降,禍不單行!
就在白崇禧發難的當天,中共中央透過新華通訊社公開宣佈了“頭等戰犯名單”,蔣介石名列榜首。
幾天後,新華社又發表了由毛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