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上不加干預,由陳賡放手指揮。
陳賡判斷,餘漢謀部由於船隻不足,其主力不會向珠江口逃跑。可逃的路只有兩條:一是越佛山、開平,循海濱向雷州半島逃竄,先控制雷州半島,爾後策應白崇禧主力由雷州半島逃向海南島;另一條路就是經三水、高要向廣西逃跑。
據此判斷,陳賡一面令部隊加速前進:第15軍第45師直插佛山,第14軍向英德兼程前進,佔領三水、四會、高要,第13軍加速向高要前進。
同時,陳賡、郭天民、劉志堅於15日致電中央軍委並林彪、鄧子恢:“廣州敵已向南及西南撤退。我左路軍昨(14日)晚19時30分進廣州。為避免混亂,右路軍(第4 兵團)不進廣州市,繼續向南及西南追擊。”
林彪考慮到第4 兵團與逃跑的餘漢謀集團距離較遠,如第4 兵團追趕不上,反而有促成該敵逃竄廣西,與白崇禧集團集中的可能,即於同日致電第4 兵團首長,並告第15兵團、華南分局領導人,並報中央軍委及二野首長:“如你們已追不上敵人,則望停止追擊。關於廣西作戰須作整個的部署與配合,然後再統一行動。”
17日,毛澤東又一次以個人名義發來電報:林彪同志,並告劍英陳賡:廣州敵逃跑方向,不是向正西入廣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島。我4 兵團似應乘勝追擊,直至佔高要。德慶、封川、高明、新興。雲浮、鬱南、羅定等縣,必要時並佔領梧州,然後停下來休整待命,聽候你的統一部署入桂作戰。因為佔領上述諸縣,一則可能殲滅逃敵一部或大部,使15兵團易於攻取海南島,消滅殘敵,平定全粵;二則即是對於入桂作戰完成了部隊的展開。是否可以這樣做,請按情況酌定。
林彪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後,於18日12時致電葉劍英、陳賡並報毛澤東:“4 兵團行動,盼按照毛主席17日電執行。如能追上敵人,則繼續猛追殲敵;如確實已無追上可能時,則可勿追擊,以免粵敵主力爾後易退南寧與雲南(粵敵一部會返海南島)。只要我軍在東面不過早逼退敵人,則我北路程子華兩個軍可繞過桂林、柳州,直插果德、南寧之線,使兩廣之敵不易退雲南以至四川。”
15日拂曉,第15軍第45師進佔佛山。李成芳率第14軍先頭第40師從英德乘船順江而下,進佔三水縣城西南鎮,追上了敵人第39軍第103 師。
三水,位於西江、北江的匯合處,是控制西江、北江的咽喉。在粵贛鐵路斷絕之後,三水即成為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控制了三水,就切斷了敵人西撒的退路。
國民黨第39軍系全副美械裝備,在餘漢謀集團中是最有戰鬥力的。為儲存該軍,餘漢謀特意讓該軍提早撤退。軍部於10月9 日透過三水一線,留下第103 師為後衛,掩護主力撤退。
第39軍在粵北駐防時,中共地下黨組織就對該軍第103 師進行過爭取工作。在解放軍大軍壓迫下,該師師長曾三元、副師長陳一匡、參謀長牟龍光率部4000餘人投誠。
後來,陳賡曾在廣州市可倫布大餐城宴請曾三元、陳一匡、牟龍光等人,在得知陳一匡、牟龍光也是黃埔校友時,陳賡風趣地說:“師兄打贏了師弟,師弟跟著師兄走。”
在第103 師的影響下,第39軍另一個師第91師2700餘人,在師長劉體仁率領下,亦於17日在鶴山向解放軍粵中縱隊投誠。同日,第39軍第147 師第441 團,在高明縣松柏坑被全殲,團長以下1000餘人被俘。
17日,陳賡率第4 兵團指揮所由南雄進抵曲江。此時,已完全獲悉餘漢謀部的竄逃方向:其第刀兵團由佛山向陽江撤退,第4 兵團由高要向陽春撤退,第39軍經高明向陽江撤退,第63軍沿西江向粵桂邊撤退。陳賡當即命令第14軍軍長李成芳指揮第14軍第40、41、42師。第15軍第43、44師和第13軍第38師共六個師,在粵中縱隊配合下,分路向陽江方向追擊;令第15軍第45師向江門方向追擊;令第13軍第37。39師向羅定、茂名推進。
陳賡要求各追擊部隊應以精幹部隊平行追擊和超越迫擊潰逃的第21、4 兵團等部,從兩翼前出,斷其退路,協同尾後追擊部隊合圍聚殲。
為保持指揮不間斷,陳賡決定,在軍指揮所移動時,由兵團直接指揮各師;在師指揮所移動時,由軍直接指揮各團。
為爭取時間,李成芳根據各師當時所在位置,以第42師(欠第124 團)及第40師第120 團為西路,由三水經高要、陽春迂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