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任何士兵和旗幟的存在,顯然這裡還是空城一座。
甫一進入豫章城,諸葛玄迅速的讓人接管了衙門,並聽從黃忠的建議將軍隊分成內外兩個部分:內軍為城防部隊人數五百由城門校尉魏延指揮,外軍則由黃忠自己統領自在豫章城東的鄱陽湖邊立寨。同時組建新軍,由豫章郡本地土民組成,人數大約在五百左右,以諸葛玄的義子李晟以權知督尉之名統領新軍。並以南陽人張機為郡丞,主理政事。以侄兒諸葛亮行功曹事,主人事升遷。
在進行了這一系列的人事調整之後,諸葛玄這才算基本掌握了豫章城的內外。雖說豫章郡原有的一些官員藉此譏諷他這位太守,說他:“盡以孺子為官。”但卻始終不得不承認若非諸葛玄任命了一批親信把持住軍政要職,只怕荊州兵入豫章不到一個月就會被人趕出來。
當時,豫章郡有望族羅氏把持,其擁有家丁三千,並不容許他人以武力指染豫章。
於是諸葛玄不得不一方面任命自己的子侄擔任郡中的要職,一方面則三番兩次的用心安撫羅氏一族,舉羅氏一族的公子羅照、羅茂為孝廉,使自己能夠在豫章站穩腳跟。
當這一切都大體完成之後,時間已經到了初平五年的二月。一個令諸葛玄感到意外的訊息傳來:“朝廷任免朱皓為豫章太守,將於今日來豫章赴任。”
“什麼?是文明?”諸葛玄與朱皓在洛陽算是舊識,他直呼朱皓的字。
諸葛玄知道朱皓是那種做什麼事都一板一眼的人,既然被朝廷任命為豫章太守,那肯定就會前來赴任。而諸葛玄則為了劉表的恩顧也不能隨便放棄豫章的地盤。兩者都沒有後退讓步的理由。
“要打仗了嗎?”過年之後就已經十五歲的諸葛亮問道。
“大概吧!”諸葛玄含糊的應著,他已經開始著急軍隊了。他將駐守在鄱陽湖邊的黃忠隊收縮至城門方向,同時將李晟的新軍和魏延的城門軍都調上城牆固守。至於豫章城周圍村落之民,在他命令遷往城中。他不想給朱皓留下任何可以作為軍資的東西。
“做的這麼絕啊!這就是所謂堅壁清野了吧。只是這樣一來他會不會怨恨你?”眼下李晟正與魏延一道忙碌著加固城防,因此跟在諸葛玄身邊的子侄,就只有諸葛亮一人了,他熱心的詢問自己的叔父。
“不會。”諸葛玄倒是十分肯定的回答道:“他倒會懷念我了,我們在洛陽就相識了啊。”
“可是,不是說難免一戰嗎?”諸葛亮對這樣的說法並不瞭解。
“嗯,那是無法避免的事情。”諸葛玄顯得有些黯然。
“真是毫無意義的戰爭啊。因為有兩個太守所以不得不戰,但若只有一個太守的話,那想打也就沒了對手。”諸葛亮幽幽的說道:“天下,半斤八兩的人太多了。所謂的英雄彼此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啊。”
“那是!如果這當中沒有出現大英雄,無意義的戰爭就會一直打下去。”諸葛玄認可了侄兒的說法,“所以我才會出仕劉表大人啊。因為我認為他是現在群雄之中比較傑出的。”
“是嗎?”諸葛亮不在發問。他明白這個亂世只有大英雄的出現才能獲得統一。依照眼下的局勢,如果把無意義之戰視為過渡,那世局就還有可為。
“唉,不想那麼多了。眼下的這場戰鬥,我們可是贏定了呢。豫章在我的手中,周邊的兵力又被我徵收一空。我倒要看看朱皓究竟拿什麼與我打。”諸葛玄大笑起來。由於他早一步抵達豫章,因此他便有些掉以輕心,而且他與朱皓又是舊識。在他的眼中朱皓並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本領,所以便小看了朱皓。
他忽略了一些有關於朱皓的情報。因此當他打聽到敵軍最新訊息的時候,不由得大驚失色:“什麼?劉繇的軍隊?”
當諸葛玄獲悉朱皓有劉繇軍的援軍作為後盾,一時相當狼狽。揚州刺史劉繇被孫策的精兵擊退,如今卻率領敗走的部隊逼近。雖為敗軍,但卻是有著實戰經驗的部隊,諸葛玄的荊州軍和豫章軍不禁有些人心惶惶:“敵人的軍隊接近四萬呢?我們才兩千。”明面上的數字,是誰也無法否認的。荊州的襄陽兵和豫章本地計程車兵都是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菜鳥,他們被這個訊息嚇住了。
“黃忠將軍,你認為現在我們該如何抉擇?”將所有豫章的官員召集起來,諸葛玄慌張的詢問他。
“打不過了,眼下只能撤退!”黃忠神情黯然的擼著郃下的長鬚說道。作為將軍,其職責就是在遇上侵略的時候,領兵抵抗敵人。所謂“不抗而退”在他們看來,就是懦夫的行為,是受人鄙視。可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