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卻是武將,讓身為武將的他來做這種外交的事情會不會太為難他了些。”李晟緊皺著自己的眉頭提出了異議。
“呵呵主公,周睿將軍痞嗎?”諸葛亮聽李晟說出了他心裡的擔憂不由得嘿然一笑問了李晟這麼一個問題。
“這個嘛,他平素裡總喜歡和那些士兵打交道,應該是很痞的。至少我見過他罵人,曾把人罵得暈頭轉向。也看見他整人,把人整得哭笑不得。”李晟不知道諸葛亮突然問自己這個問題,但還是據實回答道,言語中充滿種種的可惜。在李晟看來,這痞無疑是一種不好的習慣。
“嘿嘿,會痞就好,會痞就好啊。”諸葛亮古怪的笑了起來,眼中難得的閃爍著莫名的光芒。他對著李晟那不解的目光,這樣說道:“曹操的使者楊修和孫權的使者虞翻雖然各自有各自的性格,但都是機敏端正之人。對付這樣的人我們走正路卻是很少有人可以勝的了他們。因此我們只能走一些歪路了。讓周睿去對付他們,用他的痞他的邪去,應對他們的正,以此來拖延時間。當然,在他們兩人的機變之下,周睿一個是吃不消的,所以我給他們再配上一個孔參、一個鄧艾。孔參乃方端之君子,在言語處事上機變百出。鄧艾拙與言,但敏於思,也是難得的人才,由他們兩個在後面配合給周睿出主意,我想與周睿應對的楊修和虞翻都會頭痛的。”
“哦?這麼著可行?”聽諸葛亮說得如此天花亂墜,李晟卻還有三分懷疑的樣子。他並不是沒有聽過這樣的組合,只是這樣的組合大都只存在於小說之中,至於現實究竟能不能像小說所描述的那樣一往無矢卻是他自己也想不到的。因為這件事情比較重要,所以李晟不免有些謹慎起來。
“放心吧。實在不行,我也會出面的。畢竟這一場拖延的重要性,你我都是明白的。”諸葛亮很是自信的打了包票。
“那好吧。”李晟點頭最終答應了下來。
談判隨之而展開。只是由於一開始談判方式的不同,並沒有人意識到談判的展開:談判是隨著江東方面和曹魏方面的兩位使者分別與周睿見面開始的。正如李晟和孔明所說的那樣襄陽城只有一個,而孫權這邊與曹操那邊都想得到襄陽城的心理,使得他們都不敢那麼光明正大的去找周睿。他們都是悄悄的與周睿見面,然後悄悄的與周睿進行會談,試探李晟一方是否有真的渡讓襄陽城的決心。因為要保密,所以他們選擇的時間都是晚上,因為不想讓對方知道,所以他們選擇的天數總是若有若無的與對方錯開。其實他們也都清楚對方在和周睿商談這個,自己這樣遮遮掩掩的行為只是掩耳盜鈴罷了。但他們都不願意揭穿這個掩耳盜鈴的行為,畢竟在“仁義”的風氣之下,如此赤裸裸的擺條件說利益總是容易被人鄙視的。
既然他們願意掩耳盜鈴,那周睿也樂得不揭穿他們。雖然沒有任何的明文規定,但周睿卻給自己給他們定下了一個三天的週期:即第一天是楊修來拜訪周睿,那第二天便是虞翻來拜訪,而第三天便同時不接受任何人的拜訪由周睿他們三個自己一起商量談判問題中的辦法,並向李晟彙報談判的情況和問題。
“看來他們也存了和我們同樣的心思啊。”面對周睿彙報上來的這個情況,李晟與站立在自己身邊的諸葛亮相視一笑,不約而同的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他們同時意識到,其實曹操和孫權兩邊誰也不曾指望利用談判就能把襄陽城給要到手。畢竟他們都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對於這樣的戰略要地,李晟是不可能隨隨便便讓出的,談判的結果肯定是一個一拍兩散的結局。但就是這樣的結局,他們依舊派人來談了。這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拖延時間——他們必須把剛剛被勒令修整的軍隊給再調動起來才行。
“看來他們都不是傻瓜啊。”李晟悠悠的說道。
“他們當然不會是傻瓜了。天下又有誰能吧他們視為傻瓜呢?”諸葛亮詫異的看了李晟一眼,覺得自己的晟哥兒這話說得似乎有些蠢了。
“我的意思不是這個”被孔明說了這麼一句,李晟多少有些尷尬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小聲的說道。
“我知道啊。”孔明瞭解的點了點頭,卻是察覺到了李晟的不自在:“其實對我們來說,這樣不是更好嗎?他們愛拖延是間就由得他們拖延,讓周睿和他們去扯皮好了。我們自個在這兒完成戰爭的準備。”
“這說得也是,那下面就是比誰的動作更快一些了。但願我們的動作能夠快過他們。”李晟點點頭,卻是有點祈禱的意思了,其實他也知道,那樣是不太可能的:曹操軍和孫權軍不過是吧已經準備去休息的軍隊重新徵召起來罷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