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江東,孫策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卻是渾然沒有在意。在孫策的心中,他只關心江東的安危,只要不涉及到江東,他才沒那個心情去管劉備稱王還是稱帝呢。對此。孫權卻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最好還是和兄弟二人共同的師父敖烈通通氣,如果敖烈要出兵征討劉備的話。孫權建議孫策也派出一定的兵馬,跟隨在敖烈身邊以壯聲勢,同時還可以為江東撈取到一些好名聲,顯示出江東子弟忠心於大漢的決心。孫策思量再三,決定採納孫權的意見,派人從海路出發,直達渤海灣,向敖烈徵求意見。
對劉備的所作所為最為憤怒的人,不是敖烈、曹操和孫策,而是當今的大漢天子劉協。在收到劉備奏摺的當日,劉協氣的臉都歪了,這個劉備早已被自己開除出了漢室宗親的行列,憑什麼請求封王?自己又有什麼理由,封他為王?
氣憤之下,劉協一把將劉備的奏摺摔在了地上,對滿朝文武陰沉的說道:“劉備自請為漢中王,簡直是藐視於朕!朕要御駕親征,討伐劉備!”在敖烈的護翼之下,劉協沒有像歷史上那樣成為傀儡,他的手裡有兵有將,也有自己的地盤,而且還和敖烈一起並肩作戰,經歷了洛陽保衛戰等幾場戰役,在劉協的心中,戰鬥的種子早已是生根發芽,因此,他才會決定御駕親征。
聽到劉協這麼說,立刻嚇壞了滿朝的文武,尤其是皇甫嵩等老將,更是嚇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在他們看來,劉協是打過幾場硬仗沒錯,但在那些戰役中,指揮戰鬥的是燕王敖烈,天子劉協只不過是跟隨在敖烈身邊的看客而已,怎麼可能是身經百戰的劉備的對手?要知道,打仗可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沒有長年的戰爭磨練,是絕無可能做一個優秀的指揮官的,劉協指揮戰鬥的水準,在皇甫嵩等老將眼中,甚至連入門的水平都還算不上呢,若是真的讓他御駕親征,這萬一要是有個什麼閃失,那可怎麼辦?
皇甫嵩連忙站出來,剛要勸諫劉協幾句,劉協先一步開口說道:“自古君無戲言!朕意已決,眾卿不必再勸了。朕寧可戰死沙場,也絕不做傀儡之君!否則,朕有何面目於九泉之下,去見我大漢的列祖列宗?皇甫老將軍,你可還能再上戰場否?”劉協的這番話說的擲地有聲,頗有明君的氣概,讓滿朝文武原本已經準備好的勸諫之言,再也說不出口了。
本來是打算勸諫劉協的皇甫嵩,也被劉協的話挑起了胸中沉睡已久的戰意,當即拍著自己的胸膛道聲說道:“回稟陛下,廉頗八十尚能食米一斗,肉十斤,臣未及八旬,為何不能征戰!老臣請命為大軍先鋒,為陛下開闢通道!”
於是,劉協生平第一次御駕親征就這樣定了下來,讓皇甫嵩率軍兩萬為先鋒大將,傳令鎮守長安的朱皓和皇甫堅壽分出一人來,帶兵一萬西出長安,以為左翼部隊;讓伍瓊、伍習兄弟帶兵一萬由潼關出發,經斜谷關奔漢中,為大軍的右翼;以劉陶為糧草押運官,率軍五千在後督運糧草;劉協自己帶領鍾繇等二十多位文武重臣,率軍三萬為中軍,前後共起五路大軍,合七萬五千之眾,直奔漢中而去。(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五章 劉協的尊嚴
當敖烈得知劉協竟然御駕親征漢中的時候,朝廷的五路大軍已經出發足足有五日之多了,這還是各地的暗影成員先後跑死了十幾匹馬,才把這個訊息傳遞到了數千裡之外的敖烈手中。能在短短五日時間內,收到這個訊息的,恐怕現在也只有敖烈一個人了。
在收到這個訊息之後,敖烈的心立刻一沉,一股不祥的預感,浮上了他的心頭。劉協的能力,敖烈是最清楚的,可以說敖烈是劉協的半個師父,劉協處理事務的方式方法,基本都是從敖烈這裡學會的,敖烈清楚的知道,劉協處理政事還算可以,但帶兵打仗卻是地地道道的門外漢啊!以他那連入門水平都算不上的指揮水準,怎麼可能是劉備這個老狐狸的對手?真不知道皇甫嵩、鍾繇他們為何不從旁勸諫,縱容劉協這樣胡鬧!
出於對劉協的擔心,敖烈立刻叫來趙雲和張繡,讓他們帶著五千名血殺軍先行一步,日夜兼程一定要追上劉協,在劉協和劉備交戰之前,阻止住劉協。敖烈明白,劉備雖然嘴上時刻不停地掛著為國為民的敞亮話,但是卻絕對不會束手就擒的,也不會任憑劉協處置,說不定劉備還會藉此機會再次搞風搞雨,來個渾水摸魚,從中獲得一些好處呢,這可是劉備的長項。在劉備得到益州之後,大批人才被他收服,以法正、黃權等人為首的益州文武,可都不是等閒之輩,有了這些人的輔助,劉備真的就像是如虎添翼、如魚得水了,如果劉協一意孤行,不聽從皇甫嵩和鍾繇等人的忠告,那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