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2 / 4)

小說:三國之北漢燕王 作者:莫再講

三萬人是三支尖刀部隊的精英;有三萬人是甘寧統率的水軍;有五萬人是分散到各郡縣的郡兵,剩餘的四萬人,則是敖烈直屬的正規軍。其中這四萬正規軍的兵種也不盡相同,其中有一萬是漢人和投降過來的烏桓人混編的騎兵,由太史慈和張遼分別統領五千人;兩萬人是步兵,由徐晃、魏延、馬岱、龐德四人統領,也是每人統率五千人;另有五千人是專職的神箭手,由黃忠統領;剩餘的五千軍則是由許褚和典韋統領,既負責在血殺營外出作戰時,擔負起保護敖烈安全的職責,又兼任著傳達敖烈所下達的指令的任務。

說是十五萬大軍,但是敖烈清楚,一旦大亂一起,自己麾下的人馬根本就不能完全投入戰場,各地的郡兵就不用說了,他們的職責是保護各郡縣,是不能輕易離開本地的,剩下的十萬人,還要留下一部分人看守薊城,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呼叫;另外,如果是在平原作戰的話,那麼甘寧的四萬水軍,恐怕也就只有一萬麒麟營精銳可以派的上用場。這樣算下來,敖烈可以隨意調動的軍馬,在不計算水軍的情況下,也就只有五六萬人。不過敖烈並不後悔組建水軍,他知道戰火早晚會波及到南方各州,早一些組建水軍,就會早一天積累經驗。他可不想臨時抱佛腳,等到用的時候在組建水軍,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曹操不就是輸在水軍不利的情況下麼?

一說到水軍,就要提一提那位江東猛虎孫策了,自從甘寧大規模挑選水軍,孫策就一直跟在甘寧身邊,不時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供甘寧參考。從小生長在江邊的孫策,對水戰的模式是非常熟悉的,當初孫策的父親孫堅就是用水軍起家的。在孫堅的耳濡目染之下,孫策可謂是水戰的行家裡手,在江面上用戰船排兵佈陣是相當的有一套。甘寧和孫策反覆的交流經驗和心得,使得兩人指揮水戰的水準,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趁著訓練新軍和組建水軍的閒暇,敖烈和師父王敖、師叔童淵一道,又抓時間改進了拋石機和箭塔的效能,這兩樣大殺器在三人的冥思苦想中,本身的弊端被修改過來不少,縱然仍然不能讓敖烈滿意,但是相比之前卻要完善的多了。圖紙設計好之後,敖烈就開始招募工匠,讓他們按照圖紙對原有的拋石機和箭塔進行修改,並同時批次製造新的出來。

這段時間裡,敖烈終於把埋藏在心中很久的馬上三寶搬了出來,秘密召集一百名鐵匠按照他畫出的圖紙進行打造。以前因為實力不足的原因,敖烈雖然明知東漢時期的騎兵們,用的騎乘工具十分簡陋,但是卻不敢把這三寶暴露出來,怕被有心人得到之後批次打造出來武裝部隊。現在敖烈就沒這樣的擔憂了,無論是麾下的實力還是手中的財力,敖烈都要超出其他諸侯一頭,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幽州的人口比中原的南方少了很多。不過這也沒關係,敖烈幾年前就已經從烏桓峭王那裡勒索過來數萬烏桓人,再加上近一年來的連番大戰,敖烈把收降的俘虜遣散了不少,讓他們回鄉務農,沒有土地的,敖烈還讓各地郡守給予他們土地和耕具,只要秋收之後,按照一定的比列,用糧食來償還就可以了。

敖烈的這一舉動,甚至可以說是屯田制的雛形了,無形中吸引了不少流民,起到了安穩人心的作用,甚至有許多冀州和青州的難民,也都聞訊而來,在幽州地面上落葉生根。照這樣發展下去,十年之後,敖烈就不會為幽州人口稀少而發愁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再次換裝

所謂的馬上三寶,指的是高橋馬鞍、馬鐵蹄和雙邊馬鐙。敖烈畫出圖紙之後,交到了秘密召集起來的一百名工匠手裡,讓他們加緊打造。

在打造馬上三寶的同時,敖烈和外公敖老丈一起算了一筆賬,這幾年來,萬通商行的發展十分迅速,憑藉西風烈酒、金絲葉和六陽雪三種拳頭產品,已經在北邊站穩了腳跟。短短數年的時間,分行已經遍佈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和幷州五個州了,無論是信譽度還是財力,都已經躋身一流商會的行列。在北方,隱隱和冀州的甄氏家族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佔據了北方商會界的半壁江山。透過計算,敖烈吃驚的發現,自己的外公敖老丈真的是經商的大行家,竟然在這三五年之內,積累起了讓敖烈做夢都想不到的財富。

當然,這些財富並不完全是敖烈的,按照當初敖老丈制定的規矩,敖烈最多隻能對其中一半的錢財進行排程。儘管只有半數,但也是一筆鉅款了。如果是在後世的話,把這些財富折算成後世的貨幣,敖烈現在已經是個身家十多個億的大富翁了。

從敖老丈這裡得到了精確數字之後,敖烈對加強麾下精兵的軍備,更加信心十足了。敖烈有著超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