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
敖烈平復了一下情緒,繼續說道:“將軍難免陣前亡,我等身為大漢精兵,早就做好了戰死的準備,所以,我們不需要悲傷,為了我們的家人能過上安定的生活,我們的大漢江山能安穩如昔,我們也沒有悲傷的理由和資格。我們能做到的,只有消滅掉一切威脅我們家人的危險,消滅掉一切破壞大漢江山安穩的因素。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危險和因素時,我們只能向前,向前,再向前。”
這十萬大軍有敖烈麾下的直屬部隊,也有劉虞的幽州軍,還有各地的郡兵。但無論是屬於哪方面的軍士,此刻,在他們心中,彼此之間都是一個完全的整體,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統帥,就是站在忠烈碑旁邊的敖烈。在統帥的指引下,一個堅定的信念被植入他們的心中,為了家人的安定,國家的安穩,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有了信念的人,才能被稱作有思想的活著,有了信念的軍隊,才是真正的精銳,因為,堅定地信念將會在以後的戰鬥中,支撐著他們,支撐著整隻軍隊贏得更多的勝利,這種信念,叫做軍魂。
“向前!向前!!向前——!!!”十萬大軍再也無法壓抑心中的情緒,隨著敖烈的話高聲呼喊了起來。當十萬人異口同聲的高喊同一句話的時候,場面真的是十分壯觀,一波又一波的聲浪衝向天空,飽含著十萬將士的信念和決心。似乎把剛剛爬上天空的太陽,都震了一哆嗦。
將士們的呼聲經久不息,在這一聲聲鏗鏘有力地呼喊聲中,十萬大軍計程車氣高速地飛漲著,每個人的心中都無形地經過了一次洗禮,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注入了他們的身體,讓他們變得更加勇敢、更加不懼怕死亡了。同時,他們看向敖烈、看向忠烈碑的眼神也變得更加熱切了起來。
敖烈又拍了拍忠烈碑,說道:“這些兄弟們的血不能白流,我們要拿兩樣東西來紀念這些兄弟。第一樣東西,就是圍困肥如的魏攸所部,我們要擒下魏攸,在忠烈碑前梟其首級;第二樣東西,同樣是一顆人頭,叛賊張舉的人頭,不殺張舉,不足以告慰這些兄弟的在天之靈!”
“先擒魏攸,再殺張舉——!”十萬大軍不停地呼喊了起來。
就在擒殺的呼喊充斥著整個軍校場的時候,一聲雄壯的聲音在軍校場外響起:“張舉人頭在此!”
敖烈目光一凝,尋聲望去。
軍校場外,十餘騎勒馬站在場地的邊緣,拱衛著中間的一個少年。這個少年不是別人,正是江東猛虎孫策。此刻孫策渾身浴血,但是看他的神情,到沒有受傷後的萎靡,可見他身上的血都是別人的。
孫策坐在馬背上,從身後的隨從手裡接過一個包裹,開啟之後,露出一個備割下的人頭。孫策高舉起手中的人頭,再次高呼:“叛賊張舉首級在此!”
為什麼孫策會斬下張舉的首級呢?這其間還有一段事情要講述。時間回到當初敖烈帶兵出征的時候。
在敖烈的幫助下,頓悟後的孫策心中對敖烈很是感激,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點醒了孫策,讓他明白自己陷入瘋狂的特殊狀態,是可以在經過引導之後,能夠調節的。如果把握好方向和調節度,讓孫策身體力量大漲的同時,避免陷入真正的瘋狂中,而是保留應有的理智,那絕對會是一件大殺器。
出於感激,孫策當時就想開口對敖烈說,隨敖烈一起去漁陽平亂,但是孫策歷來是十分驕傲的,雖然被敖烈挫敗後,驕傲之氣大減,但他還是說不出軟話來,畢竟孫策不屬於敖烈麾下的將領,想要隨同出征多少也要搭敖烈一個人情。
所以孫策就暗自下了決定,暗中尾隨在敖烈大軍之後,看看到漁陽之後,能不能幫上敖烈的忙。可孫策沒料到敖烈帶兵確實是十分了得,敖烈軍中的斥候很快就發現了有人跟隨在大軍後面,孫策為了不暴露目標,只好改道而行,折路向北,打算從北邊迂迴到漁陽。這一繞遠,就讓孫策等人的行程,比敖烈大軍慢了一些。好在孫策等只有十幾個人,行動便捷,繞了一大圈之後也沒趕到漁陽參戰,當敖烈攻城的時候,孫策等人還在漁陽北方數十里之外呢。
無巧不成書的是,當孫策向漁陽狂奔的時候,正是敖烈部下攻城最猛的時候。當時張舉丟下軍隊,只帶著一千餘人從北門出城,向北奔逃。於是,孫策和張舉所部就在大路上相遇了。更巧的是,原本孫策不一定能認出張舉,可是孫策這次北上,剛巧有程普跟在身邊,程普是右北平人,自幼生活在幽州,年輕時曾和張舉打過交道,一眼就認出了張舉。孫策二話不說,策馬直奔張舉殺去。張舉千算萬算也不會想到,竟然有人會在北邊路上等著自己,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