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2 / 4)

小說:三國之北漢燕王 作者:莫再講

。這是敖烈樂於看到的現象。

踏前兩步,諸葛亮朗聲說道:“多謝主公栽培。亮卻之不恭了。”轉過身,諸葛亮以飽含睿智的音調開始了他第一次發號施令:“諸將聽令:馬超將軍,著你率軍一萬,離寨五十里紮營,攔截匈奴先鋒部隊呼廚泉所部,此次前去,你不得帶領虎賁精銳,只帶普通軍士即可,另外,限你在三日之內,連輸五陣,少一陣便算違令!”

馬超原本是興奮的上前聽令,以為有硬仗要打了,誰料到諸葛亮給他的命令竟然是三日內連敗五陣!要不是諸葛亮早已證明過了自己的才能,恐怕馬超早就開口責罵了,此刻,馬超只能是面帶不解的在原地傻了眼。

在諸葛亮下達了第一道命令之後,敖烈卻是在暗中點頭不已。詐敗,當然要越像越好,在此次隨軍前來的諸將中,大多是性情沉穩之人,唯有馬超是急先鋒的脾氣,打起仗來不要命的狠角色,最受不了失敗的痛苦,即便明知是詐敗,他也會被氣的大吼大叫,從而給呼廚泉留下先入為主的印象,認為馬超是真的敗了。另一方面,馬超的急先鋒脾氣,敖烈也相當的頭疼,馬超勇猛是勇猛,在戰場上是難得的萬人敵,他的這一特性,正是虎賁軍的靈魂所在,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基本前提,但同時,這也是制約著馬超向名將前進的一大障礙,馬超可以擔當大將,但卻不能為帥,就是被自己的這個脾氣限制住了。諸葛亮也是有心磨練一下馬超,讓他可以逐漸磨平稜角,變得從容一些。

無視馬超有些呆滯的神色,諸葛亮繼續下達第二道命令:“溫侯,勞煩你率領三千龍驤軍,假作馬超將軍的援軍,在他連敗五陣之後,接應其回營。”對呂布,諸葛亮的口氣就客氣了很多,畢竟呂布是敖烈的大哥,而且呂布是敖烈麾下唯一被朝廷正式封侯的人,身份地位十分超然。

呂布大踏步走上前,拱手說道:“領命!”諸葛亮是代替敖烈發號施令的,雖然諸葛亮的官職沒有呂布高,但呂布還是拱手領命,以示尊敬之意。同時,呂布暗中用手肘碰了一下馬超,使馬超在呆滯中驚醒過來。呂布低聲提醒著馬超:“三弟,接令。”

這些日子以來,敖烈東奔西走,南征北戰,再加上第二次大婚,所以閒暇的時間並不多,很少能夠單獨和呂布、馬超這兩位結義兄弟在私下的場合會面,倒是這段時間內,馬超經常去找呂布,比拼酒力的同時,也向呂布請教一些武藝上的技巧,因此呂布和馬超的情誼更顯深厚,也讓馬超對大哥呂布越來越敬佩,對呂布的尊崇程度,僅次於敖烈。

在聽到呂布的提醒之後,馬超頓時醒悟了歸來,雖然心有不甘,但他可不想公然違背軍中令的九禁十八斬,只好拱手說道:“馬超領命。”

滿意的點了點頭,諸葛亮又下達了第三條命令:“太史慈將軍聽令,著你率五千軍,埋伏在大寨和馬超將軍的軍營之間,見到溫侯接應著馬超將軍迴歸大寨,立刻斜刺裡殺出,溫侯和馬超將軍此刻可以回軍掩殺,在半個時辰之內,可以放手衝殺,但切記,半個時辰一到,立刻率軍迴歸大寨。”

太史慈大聲回答:“諾!”

諸葛亮把目光轉向了張遼和徐晃,沉穩的說出了最後一道命令:“張遼、徐晃二將聽令,著你二人整頓軍馬,收拾軍器糧草,為我軍戰略性撤退最好準備,屆時,不要留給匈奴人一粒糧食、但可以相應的丟下一些殘缺的武器。”

張遼和徐晃作為當世名將,透過諸葛亮連續的命令,已經大概猜出了諸葛亮的用意,此乃驕兵之計,示敵以弱的同時,還要保證對敵人的威懾力,讓敵人既滿足於眼前的一些小勝,內心中又對漢軍的強悍戰鬥力充滿畏懼。想必諸葛亮還有後招,但那就不是他們所能想到的了。當即,二人並肩出列,同時答道:“諾!”

其實,張遼和徐晃只猜對了一半,在驕兵之計之後,諸葛亮還有一條反間計。呼廚泉對於夫羅公報私仇之舉,必定心存不滿,因此在他率領本部七萬大軍來抵抗漢軍的時候,心態必然不會太過堅決,畢竟他不會蠢到給於夫羅做嫁衣的地步。

先讓馬超詐敗五陣,讓呼廚泉從內心中產生輕視漢軍的心思,同時也能激發出他的野心,認為自己連漢軍都能打敗,更不要說是於夫羅了。隨著戰鬥的深入,呂布和太史慈先後投入戰場,殺呼廚泉一個出其不意,在對他部下將士造成殺傷的同時,還能有效遏制住呼廚泉對漢軍的異樣心思,讓他知道漢軍一旦認真起來,絕不是他能夠抵擋的。這樣,呼廚泉就會更加痛恨於夫羅把自己派來前線做炮灰,再加上先前馬超連敗五陣帶來的自大心態,呼廚泉在得知漢軍撤出大漠之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