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縱深,這兩個師放棄義竹和太保防線後,在阿里山鄒族的幫助下,悄無聲息隱入山區,致使乃木希典錯誤地認為這兩個師已經潰散,從促成了臺南的大包圍圈。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鄒族子弟組成了阿里山縱隊,在保衛小西門的戰鬥中,不怕犧牲,奮勇作戰,陣亡三百多人。
所以,周憲章把從馬尾運過來的錢糧,分出很大部分,運到了玉山白鹿寨,交給了大酋長伏生,由伏生髮放給山民們。同時,將阿里山縱隊改編為一個旅,番號為章軍第二獨立旅,駐守玄月湖。
周憲章在白鹿寨停留了兩天,挨家挨戶登門致謝,有子弟陣亡的家庭,周憲章則是向家中長輩們行子侄之禮,在他看來,阿里山縱隊是章軍的一部分,而章軍官兵,不論軍階高低,都是他的兄弟。兄弟陣亡,當大哥的當然要以子侄之禮,問候他們的父母。
兩天後,周憲章離開白鹿寨,大酋長伏生親自帶著族人們,送到葫蘆口下。
梅里溪與周憲章依依作別,在臺南的日子裡,梅里溪雖然一直呆在周憲章身邊,但並未與周憲章同房。梅里溪雖然大度,可眼見自己的男人又要離別,心頭還是難捨,周憲章只得好言相勸,並向大酋長伏生保證,過段日子,他要帶著章軍特戰隊的官兵們,一起來白鹿寨迎娶阿里山姑娘,舉辦集體婚禮。
姚喜和丹採本來沒有什麼約法三章,原可以現在就娶了丹採回家。可這小子嚴重懼內,翠花和金姝去了朝鮮,沒見到翠花之前,他不敢把丹採娶回家。姚喜已經知道了,金姝離開臺灣,並不是負氣而去,而是帶著周憲章的秘密使命前往朝鮮。不過,姚喜也知道,金姝沒有負氣,並不代表翠花不負氣,那個母老虎弄不好正在磨牙,如果姚喜膽敢不告而娶,翠花非把他嚼碎了不可!
姚喜眼見一個水靈靈的丹採不能到手,只得長吁短嘆,跟著周憲章怏怏而去。這反倒讓丹採大為好奇,姚喜家裡究竟藏著個什麼母老虎,這麼厲害!丹採也不是好惹的主,姚喜走後,丹採就在白鹿寨裡摩拳擦掌,等著姚喜正式前來迎娶,準備與姚喜家的母老虎大戰三百合!
一路無話,話說這天,周憲章一路跋涉,來到臺北。
按照周憲章的吩咐,為了避免擾民,臺北方面不搞歡迎儀式,只有臺灣巡撫劉永福率十幾個當地官員和士紳以及吳佩孚等章軍高階將領,在城外二十里地略備薄酒為周憲章接風,然後,大家輕車簡從,低調進入臺北城。
在距離總督府還有一條街的地方,周憲章命隨行的官員士紳們全部散去,自己帶著姚喜,急匆匆向總督府走去。
臺北的總督府,原本是大清國的臺灣巡撫衙門,日軍佔領臺北後,把這裡改造成了臺灣總督府,是臺灣最高的軍事民政所在地,日本的第一任總督伊東佑哼,第二任總督乃木希典,都曾經是這裡的主人。
周憲章雖然是章軍統帥,但是,他的正式官銜還是大清國的湖廣提督,至於總理衙門大臣,那只是一個虛銜。從行政上講,臺灣的最高行政長官,應該是巡撫,也就是劉永福。
不過,在臺灣,人們自然而然地認為,周憲章才是臺灣最高長官。劉永福這個巡撫,還是周憲章任命的。
所以,現在的總督府,當初的巡撫衙門,自然而然屬於周憲章,這顯得很是滑稽,可臺灣從巡撫到普通百姓,都認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事實上,劉永福已經向朝廷上表,以臺灣士紳聯名的名義,請求朝廷敕封周憲章為臺灣總督,朝廷對於此事尚未答覆,因為,臺灣一直是大清國的一個行省,按規矩,行省只能設巡撫,沒有總督,要在臺灣設總督,需要改變臺灣的行政級別。
但在臺灣島內,大家已經叫起了“周總督”,反正,大家就這麼叫了,你大清國朝廷同不同意,臺灣的官民士紳們根本就不在乎。其實,要不是周憲章不同意,有些人乾脆就喊周憲章“萬歲爺”了。
乙未戰爭,大清國朝廷寒了臺灣民眾的心!
現在的周憲章,對總督萬歲什麼的毫不在意。他現在最急切的,是趕緊跑進總督府,見到他朝思暮想的原配老婆趙巧兒。
趙巧兒一行隨丁汝昌來到澎湖時,臺南戰時正酣。章軍海軍又在西崗和琉球兩線作戰,為了確保趙巧兒的安全,蔡挺幹把趙巧兒一家留在澎湖島上。臺南大戰結束後,周憲章在臺南安排善後事宜,清剿殘餘拒絕放下武器的日軍,遣散日軍俘虜,安撫民眾,事務繁雜,臺南地區又不是很安寧。那個時候,吳佩孚所部已經到達臺北,穩定了臺北局勢,所以,周憲章就讓趙巧兒先去了臺北。
趙巧兒在章軍弟兄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