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1 / 4)

俄國將旅順、大連及其附屬領土、領水租借權讓與日本;

俄國將長春至旅順段鐵路及其支線,附屬煤礦讓與日本;

兩國在滿洲各自經營的鐵路只限於工商業用途,不得用於軍事,但遼東半島租借地內的鐵路不受之一限制;

以18個月為限,兩國軍隊撤出滿洲,但遼東半島租借地除外;

為保護各自鐵路,留駐守備兵,每公里不得超過15名。

日俄戰爭硝煙下的〃清末新政

此後,為保證獲得條約中的利益,日本與清政府進行了談判。清政府方面認為,可以聽任俄國將其利益轉讓給日本,但不能給予日本俄國未曾得到的權利,以避免將來同新的權利佔有者發生糾紛。

最終中日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透過該條約,日本不僅獲得了俄國在東三省南部的權利,而且獲得新的權利。從此,日本的大陸擴張計劃進入了新的階段,其〃經營滿洲〃的政策進一步展開。

日俄戰爭給中國人帶來極大的震撼,一個小小的島國何以在戰勝中國10年之後,又戰勝了俄國?早在戰爭初期,西方的報紙就曾指出:〃此戰非俄日之戰也,乃立憲、專制兩治術之戰也〃。

當日本最後取得勝利,君主立憲制的日本給中國社會產生了強烈的刺激。人們認為,日本之所以能一戰而勝沙俄,正體現了立憲政體的效果,於是國內要求立憲之聲大起。尤其是日俄戰爭後,俄國宣佈預備立憲,進一步激起了中國要求立憲的社會輿論,認為頒佈憲法召集國會已刻不容緩。清政府內部的一些官員也相率上書請求立憲,實行立憲已為大勢所趨。在這種形勢下,慈禧太后宣佈同意立憲。

日俄戰爭對中國的影響還不只這些。

成千上萬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透過日本的報刊也瞭解到了戰爭的情況。戰爭激發了日本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也激怒了中國學生。一場在中國領土上打起來的大規模戰爭,清政府竟然在中立的情況下任日本侵佔權益,這讓一部分留學生產生了革命傾向。這種反叛首先表現為〃剪辮子、穿西服〃。

事實上,上述這些影響多是心理層面的,而在實際的利益方面其後果也是影響深遠的。日俄戰爭之前,日本忌憚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其發展重心主要在朝鮮半島。當時俄國已經對東北地區經營日久,甚至當時日本已經認為俄國在事實上已經〃掌握〃了〃滿洲〃,已經將這片土地脫離了清朝的管理。

但這場由英國和美國支援日本的戰爭,改寫了中國東北地區的利益格局。美英原本為了遏制俄國壟斷中國東北,這一目的達到了,但另一個結果則是日本此後在東北的壟斷比俄國更徹底。而隨著後來日本在東北的經營,這裡成為日本阻礙中國近代化的重要基地。

在日本的中國學生被日俄戰爭的結果弄得激動異常,這種複雜的感覺既包括對戰勝國日本的敬佩,又包括對清政府無能的恥辱及憤怒。

學生們的舉動讓中日政府都有所警覺。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公佈了一套《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其中規定,學校要監督學生的行為,拒絕可疑者入學,並停止犯規學生的學籍。此舉引起學生極大的不滿,並以罷課的方式抗議。一部分趨向於革命的學生由此轉向,將革命視為畢生的事業。此後,大量留學生歸國,比如秋瑾、黃興,他們成為反對清朝統治的革命者。正在忙於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大清朝,在革命者迫不及待的一次次武裝暴動中,暴露了它的脆弱,並終於倒在1911年。

日俄戰爭,就是這麼不合時宜地發生在了中國的土地上。清末的這場新政,在日俄戰爭硝煙剛剛散盡的時候,人們不僅看到了日本和俄國,更是看清了中國。一種自下而上的力量,不願意再給這場自上而下的改革以時間和空間。

大清朝發跡於東北,事實上也毀滅於東北。當其龍興之地成為日俄爭鬥的陣地,成為雙方對峙的勢力範圍後,這個政權確實是〃氣數已盡〃。在這場戰爭硝煙之下進行的政治改革,已經失去兩個重要基礎:山河殘破,沒有穩定的外部環境;人心動盪,內部找不到同盟者。所以,改革成了權貴們的自說自話。

改革,需要統治者時不我待的精神,但他們往往是被動地向前跨步,即使這種前行已經超越了此前改革的呼聲,卻為時已晚。

作為辛亥革命策源地的日本

三、作為辛亥革命策源地的日本

興起於甲午戰爭之後的赴日留學運動,竟然醞釀了一支埋葬大清國的革命力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