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狗日的世道,當真是不得不反啊!”
看完張漢的來信,劉涗忍不住一巴掌拍在桌面上,憤然而道。
PS:
多些各位書友的鼎力支援!關於書友群號,捲風記得曾經公佈過,這裡再發一次,見諒。(QQ群:240944547)
第281章 胡馬陰山,一槍當關(中)
第281章 胡馬陰山,一槍當關(中)
“楊麼,他也出現了麼?”
在張漢的信中,著重記載了一個叫楊麼的傢伙。
此人乃是洞庭湖中一巨盜,在朝廷的公報當中,楊麼乃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早些年起於洞庭湖中,因為人仗義,加上謀略過人,逐漸將洞庭湖的群盜一一兼併,成為匪首。
原本楊麼等人也只是依仗著洞庭湖的特殊環境,利用群盜水性嫻熟跟南宋朝廷官兵對抗,屢次佔據上風。朝廷也曾經想過招攬這批人,卻因為官僚主義壞了事,隨後派出水軍去圍剿,沒成想圍剿變成被圍剿,大敗虧輸的同時,還讓楊麼洗劫了朝廷水軍的戰船以及工匠。
結果就是沒多久的時間,楊麼一夥竟然就擁有了大刑的車船,在裝備上甚至是超過了朝廷的水軍,由此可見,個體工商戶確實是比國有企業更適合市場經濟,朝廷憑著國庫,一年時間造出來的車船,竟然還沒有楊麼這群盜匪半年光景弄出來的多,而且質量還好。
擁有了犀利的戰艦之後,楊麼等人就更是徹底霸佔了洞庭湖水域。平常時候這些盜匪過著平民的生活,打魚、種田做買賣,跟尋常人無異,但只要官兵一來,盜匪們就會上船,搖身一變成為盜匪,將官兵們打的落花流水。
朝廷這兩年是幾次圍剿不成,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楊麼這夥人不會禍害鄉里,相反,朝廷的政令在洞庭湖早已經失效,但是因為楊麼的管理,如今生活在洞庭湖周邊的平民,卻是感覺比生活在朝廷統治之下更舒服,民心變了,沒有了群眾基礎,官兵每次圍剿都失敗也就很正常了。
在張漢的心中,反覆提及楊麼,就是希望劉涗能夠有機會親自跟楊麼見個面。在張漢看來,如果劉涗確實是有問鼎天下的想法,那就不應該放過想楊麼這樣的“人才”。
燒了張漢的信,劉涗也是陷入沉思之中。
如今成都縣旁邊的劉家莊雖然已經發展起來,但若是僅僅依靠劉家莊那微薄的收益,根本無法支援劉涗的大業,別的不說,就拿製造火槍這一項來說,吳階一封奏摺,朝廷還是在不上心的情況之下,就製造了一千支,按照每支成本五十兩來計算,那就是五萬兩白銀,若是要劉家莊拿出這五萬兩白銀,沒有個幾年時間的積攢,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當然,劉涗一開始也就沒有指望這所有的支出都壓在劉家莊身上。
如今,除開劉涗帶在身邊的三千兵馬之外,實際上劉家莊,或者說劉涗可以指揮的兵馬有多少人呢?
一萬人!
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在漢中陷落之前,劉涗手中兵力不過這個數字的三分之一,但是因為漢中流民大量出現在成都縣周圍,在高進和劉涗雙方的合作之下,劉涗的兵力暴漲到一萬人!
劉家莊雖然大,但絕對無法容納這增加的七千士兵,況且這七千士兵都是經過初步的淘汰,其中很有一部分人的家屬都已經搬遷過來,以至於劉家莊的規模是一再的擴大,仍舊難以滿足需求。
劉涗還是按照最開初制定的“以戰養戰”的方陣,讓盧宏帶領著五千兵馬,在邊界上作戰,士兵輪換著出征,以保證對劉家莊的壓力不會太大。
這種輪番出征的好處,不僅僅可以搶來大量的物資、金銀,更重要的是錘鍊部隊,讓那些平民儘快的適應戰鬥,從小型的區域性戰爭開始,一步步成為精兵,老兵。
而張漢的來信卻是給劉涗提了個醒,這種拉練式的訓練,目標完全可以再放寬一些,不必死死盯著異族。
畢竟隨著盧宏出征的區域越來越廣,不管是金國、西夏還是吐蕃各部,都已經開始注意這樣一支小小的精銳部隊,接二連三的“打草谷”行動,已經給他們帶來了嚴重不良的影響。
“收攏群盜,去蕪存精,還能招攬民心,我怎麼一開始就沒想到呢?”一面暗暗埋怨自己,劉涗一面開始起草書信,他準備讓盧宏改變方針,將重點放在那些盜匪身上。
此時如今的盜匪未必個個都是壞人,很多時候還是被環境所逼迫,而想要收復這些盜匪,光光是依靠武力,遠遠不夠。
有盜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