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趁機把他的藩國撤除了。要是沒有鄧名,估計吳三桂也就樂呵呵地滿足於藩王的地位了,只是現在眼看清廷守不住這個天下,吳三桂的野心才又冒了出來。
“難道本王最後也要把兩省丟給那鄧名小兒嗎?”吳三桂越說越傷心,氣憤地拍案叫起來:“皇上、蔣國柱、張朝,就不知道商量著一起發難嗎?現在可好,被成都各個擊破了,十年才盼來這麼一個機會,本王還有幾個十年能等?”
“皇上的密旨一點兒用都沒有。”康熙的聖旨也送到了吳三桂手中,不過這種密旨只有在成都不干涉的情況下,才可能在湖廣發揮一些作用;而要想成都不干涉,就需要兩江和閩、浙大亂,給吳三桂渾水摸魚的機會。現在耿精忠就剩一口氣了,吳三桂懷疑成都已經平定了核心地區,現在開始把警惕的目光轉移到雲貴這些邊遠地帶了。
苦吟再三,吳三桂發現他竟然沒有什麼可行的對策,只能眼睜睜看著耿精忠被消滅。他估計各地躍躍欲試的諸侯都會被徹底嚇住,再也沒有人敢跳出來擾亂鄧名的戰略了。其實吳三桂也是一樣,他本質上不喜歡冒險,而是喜歡腳踏實地;只要不被逼到沒有退路的死角,吳三桂也不願意進行輸多贏少的賭博。現在如果孤零零地跳出去打湖廣,怎麼看都是勝算不大。
就在吳三桂快要絕望的時候,新的機會好像突然出現了。
第六十八節 混亂(下)
黔國公沐天波是大明天子忠心耿耿的臣子,心甘情願地為大明皇帝付出自己的一切,在鄧名的前世他就為了保衛永曆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若是沐天波知曉皇帝對緬王聲稱他的被害是咎由自取的話,大概也只會遺憾而不會後悔,因為保衛大明天子這就是沐天波的志向,是自打朱元璋封藩沐英以來,數百年沐家的信念。
被莽白軟體以來,下面的的御林軍很快都被贖走了改編成佔領軍,幾年後侍衛官也漸漸被佔領軍要走。這時沐天波滿懷希望,每天勤奮地鍛鍊身體,就盼著得意擺脫囚徒生活的那一天,然後就帶領御林軍殺進阿瓦救出皇上。可是這一天卻怎麼等也等不來,最後永曆身邊除了家人以外,只剩下首輔馬吉翔、沐天波和一群太監——楊在和佔領軍軍官研究,都認為沐天波太危險,就是把馬吉翔要回來都不能同意緬甸人釋放黔國公。
只要楊在能給昆明和成都送去足夠的賠款,在緬甸問題上他就有足夠的發言權,就是李定國問起此事時,白文選等人也會幫楊在緩頰;至於成都那邊,院會更是怎麼看楊在怎麼順眼,前幾年樣子兩次回國到成都,帝國政斧和院會都熱烈歡迎這位緬北的太上皇。
去年,楊在把他的老丈人馬吉翔要走了,大概是認為馬首輔再也不對他的地位構成任何威脅了。楊在的猜想也沒錯,這十年的軟禁磨光了馬吉翔的雄心,當初意氣風發的大明首輔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衰弱的老頭。緬甸衛兵拿著命令來提人的時候,馬首輔只是簡單地沐天波——這最後一個難友和拱拱手告別,臉上帶著一絲羞愧低著頭匆匆跟著緬兵走了,就好像是個在戰場上拋棄了同伴的逃兵。
由於明軍在國內的曰漸強勢,沐天波也承認緬甸對永曆天子越來越好了,現在永曆天子只要願意,還可以在緬兵的陪同下出去打獵,如果沐天波有興趣也可以安排;每隔一段時間,莽白還會向天子和東宮進貢一些緬甸的貴女。聽說不時來覲見問安的一對大臣終於只剩下沐天波一個後,永曆皇帝又一次大發脾氣,把幾個倒黴的宮人一通臭罵。
君憂臣辱,君辱臣死。
沐天波一直策劃潛逃,不過他總是放心不下天子,當意識到楊在這個殲賊是不可能放他回去後,沐天波就把妻兒託付給了皇后——後者還幫沐天波說服了永曆天子,讓他相信沐天波不是貪生怕死想棄君,而是真的計劃先自己脫困好召集忠義之士拯救皇上。
大概是因為時間太久了吧,再加上明廷臣子也基本都被釋放,所以監視沐天波一家的緬兵也沒有鬆懈了。沐天波這十年來身體一直保養得很好,成功脫困後發現沿途緬兵更是毫無戒備,有兩次被攔住後,對方一察覺他好像是中國人後,也立刻變得非常客氣,連身份憑證也不要了立刻放行,甚至還派人護送他離境,生怕這個看上去似乎還有點地位的中國人被緬南盜匪所害。
進入緬北莽魯統治區後,沐天波見到的中國人就更多了,好像有大量的漢人正湧入緬甸經商;除了商貿以外還有其他的工作需要漢人,比如緬北開辦了大量的漢語學校。自從五年前開始,莽魯政權就規定緬甸的科舉考試必須加試漢語,因此漢語成了官吏的必須品;更有甚者,從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