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議院裡的這幫縉紳和大俠,這個規矩當然得到了全票透過。
而如果軍屯分紅給議院,自然就意味著有更多的稅餘,等於在座的人都可以少納稅了。不過由於軍屯派也沒有把握一定能掙錢,所以定下的規矩是分紅而不是固定稅。
在經過一下午的爭吵後,夏捷的提案得到了原先大部分中立派的支援,制定了沿海地區土地、海洋國有化政策——地裡的、海里的,所有的出產都要納稅,不經許可就是釣魚都違反禁海令,被抓到要受到罰銀(不是殺頭)的處置。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的土地上的產出當然要用來幫皇上養兵。”夏捷義正辭嚴地說道,堅持土地國有化就堵住了沿海縉紳圈地的可能,讓內地縉紳有更多的利潤空間;夏捷的發言引發了大批的掌聲和喝彩,這都是住在內地的大清忠臣孝子發出的。
鄧名覺得自己也算是開眼了,這個議會完全由封建地主和城市黑社會頭目掌握,按照階級分析法看應該是一座頑固的極右反動堡壘,想不到居然會提出土地國有化這麼具有左派世界觀的法案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麼?極右勢力果然是既愚蠢又邪惡,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不惜當本階級的掘墓人。
剩下的唯一問題,就是經營這些買賣是否安全,這個就需要鄧名給出保證了,只要他承諾公平買賣,不洗劫膠東沿海,那麼這些軍屯(公司)肯定會有光輝的前途。
“鄧提督,你認為海盜會在山東登陸麼?”這是夏捷今天第二次提出這個問題,而且一個字都沒有改動。
“從扶清滅明軍提督的角度看——”鄧名再次站起身環視全場,扶清議員們都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等著鄧明的保證:“明軍不存在在山東登陸的可能姓。”
“如果我是明軍統帥的話,”明軍統帥保國公提出了一個假設:“我是絕對不會選擇在膠東登陸的,這裡不可能爆發戰爭。”
“謝謝鄧提督的回答。”夏捷和在場議員們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繼續發言的時候夏捷進一步加重語氣:“大家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鄧提督親口向我們保證明軍絕對不會出現在膠東了。”
第一次膠東扶清議會勝利結束。
第三十六節 方向(上)
第一次膠東扶清會議閉幕後,鄧名也就到了應該告辭的時候了。
這段時間,祖澤溥截留了清廷調撥往南方的大批軍隊和糧秣,用來拼湊自己的軍隊,向朝廷宣稱他要再次討伐膠東。無論祖澤溥喊得多兇,鄧名都知道他的目的不過是在明軍進攻濟南時能夠多頑抗幾天。而且祖澤溥對這個願望也沒有什麼信心,不然就不會派人來登州調停扶清軍和清軍的戰爭——山東總督不遺餘力地說服清軍向扶清軍投降,顯然是為了和扶清軍結下善緣,為了未來的招安行動預做鋪墊。
濟南官府除了藉此機會和扶清議會結識外,還讓大批綠營軍官進入了扶清軍,那將來招安的時候,扶清軍內部為山東總督搖旗吶喊的人也會多上不少。不過無論是祖澤溥還是縉紳議院,都知道這場招安最終還是需要鄧名點頭。
在二十七曰,濟南、萊州和鄧名三方召開了秘密會談。
“短期內我不會派大軍踏上膠東的土地,不會從膠東發起進攻。”鄧名並沒有給“短期”、“大軍”這些詞彙做出定義,而是表示這些問題都需要在隨後的談判中解決。不過這個保證對祖澤溥來說很重要,只有鄧名做出這個保證,膠東縉紳裡面的鷹派知道了不可能得到援助,才會放棄挺而走險的進攻計劃,滿足於和大家一起接受清廷的招安。
“不過山東總督應該保證膠東的自治,”鄧名接著說道,前面的話是為了告誡膠東的鷹派,而這一條則是為了壓制濟南官府的野心:“保證全力維持膠東的現狀。”
“我很想把所有具體問題都和山東總督確定下來,但這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此外鄧名還表示他自己不該成為談判的主體,他更願意扮演一個見證人的角色:“不過我知道有一個人擁有非常良好的信譽,如果能由他來招安扶清軍,那協議一定能夠得到充分的執行。”
濟南派來的全權代表認真地看著鄧名:“保國公請講。”
“長江剿鄧總理大臣。”鄧名不假思索地把周培公的名字提了出來。周培公現在身兼五省布政使的官銜,乃是馳名全國的鄧名問題專家。無論鄧明的大軍多麼氣焰囂張,只要周培公一到,就能迅速彌補損失,消除影響。
聽到這句話,濟南方面的全權使者忍不住露出了一絲敬佩之色。他忽然覺得眼前的情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