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校尉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鮮卑人不認可,還在哇啦哇啦。
“哦噓。”一個漢軍夾馬趨前,手中長刀劈砍過來,鮮卑壯漢毫無畏懼,一手格擋,刀劃過,手臂被砍下,鮮血噴湧而出。“長生天的子孫啊!你們就這麼懦弱嘛?”
有膽氣豪生突然舉起手中的鐵鍬砸向吳越軍士卒,當然在漢軍虎視之下,這些人反抗了,也在第一時間被殺死。
鮮卑好漢仰天長嘯起來,啊啊哦哦長吟,最後鮮血流盡,一頭栽倒。
“真好漢也,你們幾個挖個坑埋了。”
其他人等還是在各自的族長帶領下老老實實幹活起來,鮮卑的大墓其實也沒怎麼深埋。只五天,所有標記的鮮卑墓都被挖開。而接引的寄奴也到了南澤這裡。
所有金銀被髮掘一空。當然那些破瓦罐什麼,吳越太上王也一舉拿走。留下的是一塊塊石刻,大漢418年吳越太上王平定南澤鮮卑,發諸鮮卑人墓於此。大漢士兵也是有樣學樣,一個個也拿了石塊刻字,紛紛做留念。鮮卑人本身就不怎麼認同,所以可以說散沙一盤,有些人為了討好吳越軍甚至一舉和吳越軍一起瞎搞,刻石在那些貴族墓留念。鮮卑人不會寫字,還得求著漢人士兵幫忙刻字,一個個露出黃黃大板牙,一臉諂媚樣子。
人其實都一樣,所謂威武不能屈,那是指君子,是指大丈夫,人間君子是珍稀動物,大丈夫是是女子夢中佳偶。夢中的大丈夫怎麼可能長存世間呢,時間沒有所要要做夢吧。鮮卑奴們現在體現出的是人類最劣根的東西,一個個搖尾乞憐,祈求活命。
大漢民族以前一直是硬而剛正的,這般奴顏是五胡亂華後感染給大漢人的病毒。怕死的漢人也有,但是太少,少到大家都要起來滅了他。五十騎的漢軍堅守西域孤城三十年,才等到大漢朝廷的救援。這也是吳越太上王的大漢情節來源,使得吳越太上王不願意取而代之。大漢有很多不堪地方,但是對那些周邊蠻夷來說大漢這杆子大旗好用得很。一百多人的班超能在敵穴中一舉斬殺數百匈奴使者,使得西域胡虜不得不投靠大漢,斷了和匈奴和好的念想。
看著眼前的財物,吳越太上王笑笑,“昔日班超能定西域,智勇之士也。今日我等發胡虜祖墳,不亦快哉。”
“大王,臣聞發人丘者,不得安死。大漢吳越也都嚴厲打擊盜墓。那麼您這麼做豈不是因錯而錯,豈能服眾?”
“善!”吳越太上王也沒啥話說,不過墳都給發了,還能怎樣。
“嗯,寡人錯矣。以後一定補吧。這些東西給埋好,重新埋下。你們找些鮮卑桀驁不馴者,挖開山腳,埋好後刻石為記。然後全部殺死祭奠長生天。”
“諾。”領命的諫者被賦予這項任務,同時吳越太上王身邊的太史令記錄了一半真實歷史,說吳越太上王納言,然後還諸寶物回鮮卑貴人墓,後面的沒說。只帶了一句寶物百車,太上王不貪也,次發丘為罰鮮卑人侵擾。重新還回去是收禮遵法,真聖王也,知錯而改。
步度根柯比能各自聽到東胡皆滅,二十萬烏桓被吳越騎兵擒獲押送南方為奴,剩下的東鮮卑各部全部降伏。一下子噤若寒蟬,紛紛上表大漢皇帝,把所有部落中私自留下的漢人遣送還給大漢。根據大漢法律,私自逃亡周邊部落的漢人要吃罪的,所以大漢皇帝也不管是否為擄掠的漢人,全部發往寄奴處,寄奴正好拿了幾萬漢人歸人放在那南澤。從此南澤以後就成為大漢最穩定的馬匹來源地,而漢人在漠南漠北之間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也紮下根來。也奠定了寄奴大鮮卑王國數千年曆史基礎。次戰後,漠南鮮卑已經程關門打狗之勢,聞到血腥的漠北匈奴們紛紛自立,一時之間漠南鮮卑壓根沒得退路,大漢朝廷要啥就得給啥。而漠北匈奴們則又活絡下小心思,似乎覺得那個呼倫貝爾很是不錯,那數萬漢人留守,是塊大肥肉。
章二十三無盡的原野
草原,漠南草原,到處是牛羊,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牧放地。可惜子孫們忘了,自己祖先的一部分就是來自草原。大漢民族的龍圖騰並不是來自中原,而是來自遼河流域的農牧漁獵祖先。只是後來上古世界幾十個部落融合後才把龍圖騰帶到南方。南方的圖騰是於菟,是老虎。中國中原的圖騰是熊,羌人的圖騰是猿猴,南方吳越的圖騰是魚和鳥,東夷各部以鳥為主,也有是龍,那些龍部落也是受北方遼河文明影響。
說到底,中國的文明本身就是個集合體,是各大河族群互相融合鬥爭成的。但是作為遼河文明的一部分,和現在的鮮卑族等胡虜壓根沒關係。鮮卑等民族是北方森林草原不斷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