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2 / 4)

小說:騾行天下 作者:北方刷刷

,就西洋有這麼多吧,扣除每年的基本維持費用、撫卹、損耗、舔船、維修等等外,上繳國家財稅1000萬貫,國家分成1000萬貫,自留分成4000萬貫。”

“這麼多!”典韋其實對民政也是很有心思的一個人,不禁倒吸一口氣。

“是啊,北洋貿易以換取馬牛為主,不以盈利為目的,每年也就上繳兩百萬貫多,自留分成700萬貫多吧。”

“那大王不是窮人啊,這麼多一年,咋就這麼摳門,多送幾匹馬也不肯。”

楊晨毓有點好笑,“什麼!那是商社和軍隊的分成,寡人只是有股份而已,又不是寡人能分那麼多!寡人一年也不過是按照股份分紅利而已,沒有多拿一分一厘。”

“那大王,咱們吳越一年的總的收入幾何?”

“告訴你也無妨,其實每年邸報上有明示。每年折算吳越銅錢麼,一萬萬兩千萬貫左右,看年份,有時候差些,有時候好些。”

“支出呢?”典韋真的對民政很上心。

“也不多,七千萬貫,再也不多了,剩下結餘都要為隔年的戰事、瘟疫、饑荒什麼做預備。”楊晨毓頓了下,“按照寡人的想法,本要花出去1萬萬貫才好,可張昭他們,唉,不讓啊。”

吳越的財政也是這幾年突然爆發性增長,種地的人才五百萬就能養活所有人,並出產其他雜七雜八土特產,而剩餘的人主要還是從事工業,手工業。手工業的發展使得吳越人均佔有糧食也好、牲畜也罷,工業品等等遠遠大於小農社會。所以吳越的發展很有自己特色。其實也能很好理解,以前改革開放時初期,純種地的村莊和有些小商戶手工業的村莊就存在極大差異。當年種地每年不過兩三百一個勞力一年,已近算很好的了。而開豆腐作坊的一年就上千了,要是從事運輸或者小織布廠小工廠的話,一家人一年好幾萬啦,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就算在市場上做做小買賣,賣菜賣肉賣魚一個禮拜就能賺城裡一個工人倆三月的收入。吳越目前就是這種情況了,不搞農場的話,小農是要破產的,地要沒人種的。因為種地只能餬口不能致富,而最低成本種地也要上百畝,只有到了這個數字,你的收入才會和一個吳越船廠內的高階師傅比肩。而手工業商業反向促進農業的發展,向農場化發展,商業和手工業也需要固定的、大量的農產品原料,這也是小農不可能提供如此便宜如此穩定的。而農場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有所發展,事實上,貿易中農產品一直佔很重要的比重。而吳越搞的福利吃飯田地,其實也就是解決部分失業和孤寡孤獨的生存而已,不是主流。

“為什麼?大王,您一定有您自己的想法,我想向您學習,可以麼?”典韋開始忘了馬兒的事。

“其實這些錢賺來,不用出去的話,也就是死錢,要是搞工程,搞福利,那麼最終會形成一個新的錢流,從而促進了發展,增加了大家的收入。簡單點說,這其中拿出一千萬貫,招募勞工來修建一條運河,那麼錢會轉移到勞工和材料商手中,國家只是花一筆錢出去,而國家得到一條可以收錢的運河,可以溝通運輸。對國家來說也是合算的事。而這些勞工得了錢也要花出去,要買吃的,就轉到農民身上,要買穿的,織工和商戶都得到錢。一個鏈子扣一個鏈子,最終受益的絕不是吳越政府一家,而是整條鏈子上的所有人。”

典韋本來就有點想法的,“嗯,大王的想法是有意思,和我原先考慮的也有點出入,不過都很有意思。”

吳越大王楊晨毓並不以威服壓人,而是以理曉諭,然後把諸位綁上自己戰車,首先利益一致,其次寬鬆環境,一般人並沒什麼反叛的想法。

張頜還是對馬很有興趣,“主公,既然北馬、南馬、西馬都可購買,可北馬、南馬小的多,壯實的不多,不足以做軍馬,那麼大王有什麼竅門使得自己馬匹大大上臺階呢?”

楊晨毓一看問自家老本行,簡單的問題,“母馬不過借用肚皮而已,真正的寶馬良駒是買不來的,都要自己培育。人家也捨不得賣給你,賣出來的種公馬能是好馬就算對得起你也。”

倆人點頭表示同意,這個年代,馬是極其重要的軍資,後世還有猴版之說,這個年代的馬匹一樣也賣你猴版,古人也明白得很。

楊晨毓繼續道,“就算別人賣我的西洋戰馬不算寶馬,不過也是好馬,在我中國吳越已然是寶馬良駒矣。那麼北馬、南馬等等的母馬並不太重要,只要身子骨健壯即可了。我們吳越用純西洋寶馬、大宛駒選出重型挽馬,中型乘挽兩用型,中型乘馬,建立核心群,然後用核心群所生的下一代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