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路,使敵戰不堅,則城可拔,軍可破。〃這一戰術我可用,敵也可用,所以它又指出了對付這一戰術的方法:敵人圍攻我時,〃當圓陣向外,受敵之圍。雖有缺處,我自塞之,以堅士卒之心。四面奮擊,必獲其利〃。
《百戰奇法》彙集歷代兵法精粹和戰史資料,條分縷析,分類排纂,言簡意賅,既可作為兵法理論來閱讀,又可作為工具書供查閱戰史資料來使用。明王鳴鶴將本書前五十戰收入他的《登壇必究》,並評論說:〃《百戰奇法》五十款,款下各附合於孫子法,且更以古人之行事證之,利害得失昭然於心目之間,殊足以啟發後人,而戰道略備矣。〃(《登壇必究》卷二十)其體例對後世影響頗大,明清的許多兵書如《白毫子兵�》、《兵經百篇》、《三十六計》等都採用這一體例。
流傳甚廣,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是,書中也充滿著許多封建糟粕,閱讀時需要加以批判;有些篇題立論不夠恰切,如〃害戰〃聽起來很費解,實際講的是要塞地區防禦作戰戰法;有些兵法、戰例選擇不夠精當;前後體例不夠統一,如引用戰史資料,只有個別篇章註明出自《南史》、《北史》、《五代史》,大多數均未註明來源,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