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中國的光榮與夢想 作者:孤悟

尋以及背景分析,在分析問題後果的基礎上,試圖指出解決問題的一般性對策選擇,儘量得出一個建設性的結論。這對了解這十年的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情況提供了比較豐富的資料,有一定參考價值。對於讀者來說,此書是瞭解這十年中國歷史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對所有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讀者,都提供了一些思想資源和思考方法。

本書打造設定一個“中國夢”的概念和主題,作為貫穿全書的主線,轉引21世紀前十年間中國的民生百態,勾連出各個具體的故事案例及論證說明。

面對前所未有的龐大而且複雜的十年中國經濟、社會永珍,一己之力顯然勢單力薄,因此本書選擇以“實錄”的形式來“敘述”這十年裡眾多大人物和大事件以及小人物和小細節,內容繁多,鉅細混雜。但本書仍然只是這十年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正面和側面,並不是全部,其中對於一些大事件也是往往幾筆帶過。

本書沒有用傳統的教科書或歷史書的方式來寫作,而是站在民間的角度,以真切而激越的心情來描繪這十年中國的成長、發展之路。新聞記者是一個時代的記錄者、觀察者和思考者,全書體現出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良心和責任良知。因而,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弘揚主旋律的集合,也是記載中國一段歷史的備忘錄。全書把重心放在來自民間的百態上,關注普通人和老百姓的民情和民心,關注時代風尚和社會現象的變化。這本書的名字雖然叫“光榮與夢想”,但是內容裡多數是反思,書中所敘有大篇幅的國家建設成就,但仍以指出中國的問題為多,這不是否認國家的進步,而恰恰是要企及更好的發展。

歷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列寧也曾說過:“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人民只有從過去的迷失中吸取教訓,才能避免未來的悲劇重演。只有不斷反思,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和不斷改進。所謂以史為鑑,而歷史就在人們希望的地方立足等待就此而言,本書希望為每個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的人都提供一個回顧和反思的機會。

一轉眼之間,一個世紀的十年已悄然走過。對許多人來說,除了年輪的日漸增長外,十年幾乎是悄悄地滑過,很少有人留意宇宙中這短短的一瞬到底留下了什麼。很多人都想從這十年的發展變化中回顧一下自己所親身經歷的歷史,並且從歷史的趨勢中看到自己的未來和國家的命運與前途。

其實國家也如同一個機體完整的人,國土、子民等要素就好比其身上的器官或細胞,每一處器官或細胞發生異常,都會引起國家的不安。國家既要有系萬民於一身的胸襟,也要有“一人不安,舉國難歡”的心懷。國家也有表情、脈搏和心緒,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和跳動。跟人一樣,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國家的表情、脈搏和心緒也會出現喜怒哀樂和輕重緩急。

本書所記述的每一個事件都能引起國家表情、脈搏和心緒的變化,就讓我們一起來追憶這十年中國的歷史,共同感受國家的表情變化、脈搏跳動和心緒動靜吧!

作者

2010年1月

〔導讀提示〕

何謂“美國夢”?美國夢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演變?美國夢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背後的真正動力是什麼?

何謂“中國夢”?孫中山和毛澤東的中國夢實現了嗎?中國夢與美國夢有何聯絡和區別?中國夢如何超越美國夢?

HAPTER1

第一部分 第7節:追夢(1)

第一章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其立國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

革命黨傾覆滿清,目的所在,欲使中國為世界最強之國,最富之國,又政治最良之國。

——孫中山在辛亥革命時提出的“中國夢”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

——毛澤東1956年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提出的“中國夢”

第一章追夢

第一節美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

16世紀中期,歐洲殖民者在非洲大量擄掠黑人,把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