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1 / 4)

小說:中國的光榮與夢想 作者:孤悟

2004年3月,在“振興東北”戰略提出不到一週年之際,一股春風,綻開了中部人的笑臉;一陣春雷,激盪著中部人的心扉!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鏗鏘有力的聲音,從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傳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這是振奮人心的聲音,多少次機遇擦身而過,沉重的失落感常常縈繞在中部人的心頭。而“中部崛起”這句簡短的話語,如早春驚雷,旱地甘霖,在中部人心裡激起千層浪。荊楚風起雲湧,瀟湘戰鼓頻催,贛鄱紅旗獵獵,中原厲兵秣馬,三晉龍騰虎躍

200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緊研究制定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規劃和措施。

2006年2月15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問題。2006年3月14日,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被列入“十一五”規劃綱要。規劃提出了要增強中部地區糧食生產能力,支援該地區煤炭基地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精品原材料基地,構建綜合交通體系等內容。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

經過比較、鑑別和總結,中部人以理性的眼光打量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開始甄別自己新的選擇。經濟起飛要有“引擎”,20世紀末,美國大紐約區、大芝加哥區和大洛杉磯區三大城市群對美國GDP的貢獻率達到67%;日本大東京區、阪神區、名古屋區三大城市群對日本整體經濟的貢獻率超過70%。它們不僅是所在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區,也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東部沿海地區的率先開放,逐步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和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帶動了東部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2003年,這三個城市群的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0。36%、9。7%和8。8%,人均生產總值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1倍、5。2倍和1。8倍。

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是發達國家現代化程序中的重要經驗,也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2006年8月,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沙)株(州)潭(湘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四個中部的城市群,正式入圍中央關於中部崛起的10號檔案,四幅未來5年甚至是更長的15年的中部發展“路線圖”展現在人們面前。

在中部地區發展中擔綱脊樑角色的四大城市群,都是所在省份的“經濟心臟”。從逐鹿中原到決勝長江,四大城市群涵蓋了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精華部分,它們也是所在省份的經濟發動機和牽動區域經濟的火車頭,它們的脈動牽動全域性。

在中部崛起戰略中,各省都強化中心城市“極核”作用,增強城市聚散功能,促進區域共同發展。沿著這條思路,中部經濟正在建立起一座座山峰,中部崛起有了一個個支點。

2007年是“中部崛起”戰略提出3週年,經過3年的探索、實踐,在“中部崛起”戰略的促進下,中部六省步入新的快速發展期。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6年中部地區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6年中部六省的經濟總量達到了42961。6億元,佔全國的比重上升到20。5%,這是進入21世紀後,中部地區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的第一次“止跌回升”,在全國比重持續下降的局面得以扭轉,折射出中部崛起戰略正在取得成效。

在經濟增長速度提升的同時,中部地區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也有顯著提升。能源、原材料、食品加工、製造業等優勢產業的支撐地位進一步鞏固,以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為代表的城市群異軍突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也得到加強。

第一部分 第72節:制衡(14)

2007年4月,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辦公室(簡稱“中部辦”)正式掛牌,中部崛起進入更具操作性的實施階段。

推進“中部崛起”這一區域發展戰略,是中國整體發展佈局中的又一關鍵之棋,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部崛起戰略的提出和實施,讓“不東不西”的中部六省走上前臺,肩負起中國經濟新增長極的重任。這一增長極被稱之為繼珠三角、長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