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3 / 4)

小說:中國的光榮與夢想 作者:孤悟

海地區傾斜。

此階段在東南沿海地區實施的建設沿海經濟特區戰略以及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很快把深圳、珠海、廈門、汕頭等東南沿海城市發展成現代化大都市,拉動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騰飛。這一時期,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面展開,鄧小平提出了“要顧全兩個大局”的區域發展戰略構想,其中“一個大局”就是沿海地區加快對外開放,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在這個“大局”思想指導下,國家的投資政策、產業結構調整及優惠政策大幅度向東南沿海傾斜,促使東南沿海的經濟社會迅速發展起來。

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1986年透過的“七五”計劃,則將全國經濟區域劃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等三大地帶,並對每個地帶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要求,同時對東部沿海地區發展的支援還是一如既往。

到了20世紀90年代,1991年3月,透過的“八五”計劃又採用了沿海與內地的經濟區域劃分法;1996年3月,“九五”計劃在劃分經濟區域時,除了劃分出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的同時,又劃分出了長江三角洲及長江沿江地區、環渤海地區、東南沿海地區、西南和華南省區、東北地區、中部五省、西北地區等七大經濟區。

而在這一時期,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誌,“八五”時期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此階段實施的開發上海浦東新區戰略,迅速使浦東成為連線中國與世界的“橋頭堡”,帶動了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長江三角洲經濟的迅猛發展。同時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九五”計劃後,在北方沿海地區規劃實施的京津唐及環渤海經濟圈戰略,讓該地區經濟、社會建設也迅速強大起來。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中國形成了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的對外開放格局,以及“沿海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地”的梯度開放佈局。

也就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區域非均衡發展態勢明顯凸顯出來。在這20多年裡,中國實施的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總體是一種東部偏好的發展戰略。這一戰略將東部地區的經濟、社會建設推向了頂峰,使東部地區先於中、西部地區快速發展起來。

進入21世紀之後,解決地區間的差距已經成為中央政府制定區域政策的立足點,中國政府就適時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的戰略。至此,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協調發展的整體戰略正式建立起來,以此形成了新的四大經濟板塊。對於這四大經濟板塊,有人比喻為中國大地的四個“輪子”,彼此之間相互協作,協調發展,共同前進。

當然,這四大經濟板塊都是有各自分工的,國家對其支援的性質也不一樣。比如,東部地區本來發展水平高,中央鼓勵其繼續率先發展,並不給予財政上的支援;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薄弱,生態環境脆弱,發展條件落後,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財政轉移上給予重點支援;東北地區老工業多,幾代人的社會保障問題比較突出,國家有針對性地支援其國有企業改革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其轉型;中部地區由於“三農”問題突出,政策支援力度弱,國家就從政策上、體制上進行支援。

2009年,國務院先後批覆了珠三角、海峽西岸、關中—天水經濟區、江蘇沿海地區、珠海橫琴地區、遼寧沿海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圖們江區域和黃河三角洲等多個區域經濟規劃。各地新提出的區域經濟規劃如雨後春筍湧現,國家批覆數量之多、出臺速度之快也前所未有。據有關分析稱,中國之所以如此集中、快速地批覆這些區域經濟規劃,除了進一步完善區域經濟結構佈局外,一個重要原因也在於2009年的經濟形勢所迫,這一年世界經濟危機仍在持續,為減少對“外向型”經濟的依賴,擴大內需,拉動中西部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市場消費,調整經濟結構,將以往的外向型增長結構轉變為“外需、內需共同發展”,所以才如此迅速、集中地批覆了這些區域經濟規劃。《7區域規劃獲批我國新經濟版圖成型》,《濟南日報》,2009年11月25日。至此,中國四大經濟板塊又分別增添了新的動力和活力,如江蘇沿海經濟帶將成為東部新跨越的又一個“助手”、“關中—天水經濟區”將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又一個支撐點;遼寧沿海經濟帶和圖們江區域將為振興東北增添動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將為中部崛起注入活力。

第一部分 第74節:制衡(16)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