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二十日確定為“攻擊開始日”,以區別於使人們聯想到六月六日盟軍在法國登陸的“大規模攻擊日”。奧爾登多夫海軍少將率領他的六艘舊故列艦駛入三十英里寬的萊特灣,並在美國艦載飛機的炸彈和火箭的支援下,開始系統地摧毀敵軍沿岸陣地。此刻,麥克阿瑟的指揮艦“納什維爾號”重型巡詳艦還在萊特島以南離島尚有兩天航程的海面上航行。
十月十九日夜晚,外面一團漆黑,“納什維爾號”率領的龐大艦隊駛抵四周遍佈島嶼的萊特灣海口後便停止前進,等待天亮後再繼續航行。麥克阿瑟將軍深知“人類情感天下相通”的道理,讀了《聖經》上幾個激奮人心的段落後方才入睡。他睡得很香,自信將在次日登陸的兵士們人均已有一噸重的高爆炸藥被送上了岸。
日出時分,炮彈疾風驟雨般地傾瀉在萊特島的海灘上,此刻,“納什維爾號”已經駛進海灣,並在離海灘二英里的海面上拋錨。不多時,“納什維爾號”艦上的大炮也開了火,同先前的炮火一起,構成一幅驚天動地的圖景。麥克阿瑟從旗艦艦橋上看到了這樣的場面:
槍炮聲一響,登陸行動就應立即開始。現在,成千上萬門大炮發射炮彈的轟隆聲連續不斷,震耳欲聾。火箭拖著長長的白霧交錯著劃破長空,一道道濃黑的、不祥的煙柱隨後從地面上升起。頭頂上,一群群飛機高高地呼嘯而過。在平常本來是一片寧靜的、波光粼粼的整個藍色海面上,登陸艇象無數的小黑點一樣朝海灘直衝過去。
居高臨下,我可以看清正在發生的一切。各路部隊正從帕洛附近的紅灘、白灘上的聖何塞和萊特島南端小小的潘索姆島登陸。北邊,是富蘭克林·賽伯特少將指揮的第十軍,由第一機械化師和第二十四步兵師組成;南邊,是約翰·霍奇少將率領的第二十四軍,由第七和第九十六步兵師組成。這兒路部隊的總指揮是第六集團軍的沃爾特·克魯格中將。
麥克阿瑟的四個師同時展開進攻,在十英里長的海岸線上驟然登陸,幾乎沒有遇到敵軍抵抗。本來不多的幾個據點早已被炮火夷為平地,這多虧菲律賓游擊隊提供了周密情報,自從進攻艦隊向萊特島進發以來,一直與他們保持著不斷的無線電聯絡。灘頭很快就被攻克。為了使他的到來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盛大場面,下午一時後不久,麥克阿瑟便穿起一身剛剛熨得筆挺的軍服,嘴裡叼一杆玉米軸菸斗,戴一副飛行眼鏡,迫不及待地命令一艘登陸艇載著他和奧斯梅納總統向紅灘駛去。一船頭面人物和新聞記者被正向用推土機在淺灘上特別堆起來的臨時沙碼頭湧去的許多船隻堵住了通道。一位海軍勤務隊隊長顯然對船上的高階軍官們感到不耐煩,他一邊大聲吆喝著“讓他們下來走”,一邊指揮登陸艇向別處開去。這件事很可能是將軍在涉著齊膝深的水向沙灘上走去時臉上露出凶神般的神情的原因。隨行的攝影記者們為後代人拍下了無數次涉水上岸的第一個鏡頭,向全世界表明將軍實現了他的諾言。
下午二時,在殘存的兩棵棕櫚樹前的沙灘上,麥克阿瑟對著通訊部隊安裝的一排麥克風宣告:“菲律賓人民!我回來了!”棕櫚樹上高高飄揚著星條旗和英聯邦旗幟。“向我靠攏吧!讓不屈不撓的巴丹精神和科雷吉多爾精神發揚光大吧!”將軍用這句話結束了他向菲律賓人民發表的一篇情緒激動的講話。助手們注意到,他講完話後渾身顫抖,顯然是動了感情。
麥克阿瑟的“攻擊日”獲得了輝煌勝利,到傍晚時,美軍已經控制了長達十七英里的前沿陣地,傷亡甚少。敵軍出動的一小批魚雷轟炸機成功地避開了戰鬥機和防空火力,擊中了重型巡洋艦“檀香山號”,這是敵人組織的唯一一次認真的反撲。現在,美軍開始向島上的塔克洛班推進,日本人只出動了小股部隊進行抵抗,他們打算固守萊特島首府後面的山頭。十月二十三日,麥克阿瑟堅持要求他的高階指揮官們出席奧斯梅納總統的菲律賓文官政府復位的正式儀式。儀式定在被炸塌了的塔克洛班首府行政大樓的臺階上舉行。然而,僅在離城二英里的地方,戰鬥仍在激烈進行。正當美國人出乎意料地迅速推進之際,日本人正按照勝利行動一號方案向萊特島滾滾襲來。
萊特灣之戰
十月二十二日晨七時,聯合艦隊的戰列艦列隊駛出汶萊。一艘艘戰列艦的煙囪裡濃煙滾滾,鍋爐房的機修工們正費力地調整燃燒器,以使這些從新加坡出發後航行了六百英里的戰列艦能繼續燃燒粘稠的原油,正午前不久,聯合艦隊在婆羅洲北海岸外的茫茫海面上分路前進。慄田健男海軍中將率領五艘戰列艦取道往北,穿過險惡的巴拉望島暗礁區,經聖貝納迪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