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3 / 4)

小說:美國與中國 作者:九米

手段施展出來,在這使全國人民充滿希望和如釋重負的時候,號召他們邁出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去掃除國內的敵人和挫敗外來的敵人,在不依靠蘇聯以外的任何外援的情況下,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但也向各方學習,以改造中國的社會。

經過幾個月的醞釀,1949 年6 月在北京成立了名義上代表23 個黨派的“人民政協籌備委員會”。“人民政協”本身是在9 月召開會議的,一共開了10 天,出席代表662名。會議透過了“共同綱領”,這是宣佈組織新聯合政府的宗旨的一般性檔案,但其中沒有提到階級鬥爭。會議又透過了“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工人階級是共和國的領導階級。由於中共是代表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這就表明政府將成為它的行政助手。新政府具有以集中製為基礎的完整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力。設立了大約30 個部或類似的機構,其中15個是同經濟事務有關的乞在最高政務委員會的56 席中,共產黨人佔了31 席。周恩來當了總理(一直擔任到他在1976 年去世時為止)。

這個按共產黨意願組成的強有力的專制政權允許有8 個小黨派存在(儘管他們沒有多少支持者),並給予非共產黨人以顯要的職位,來實現聯合政府的想法:必須利用全體人民的才幹以建設新社會。上層階級的大部分人從來不是共產黨人,但是有必要利用他們的專業訓練和能力。於是自由派知識分子就有了用武之地,被授予高位,而在新設立的各部也插進了一些黨員,他們雖缺乏專業能力,但更守紀律。(這使人想起夷狄征服者利用漢族行政官員的情形。)大部分曾留學西方(包括留學美國)的學者似乎就屬於這一類自由知識分子。作為愛國者,他們是誠心誠意為他們國家的前途努力工作的。?他們早就同國民黨疏遠,非如此沒有其他出路。而共產黨攏絡和利用自由知識分子而發展其統一戰線的方法也由來已久。

黨政軍結構。共產黨像國民黨那樣設立了權力的鼎足機構——黨政軍各自形成不同的組織系統,但在統一領導下結合起來。1947 年黨員人數增至270 萬,1953 年到610 萬,1959 年到1400萬,1961 年到1700 萬。在1 腸2 年,中央委員會有94 名中央委員和93 名候補中央委員,但行使權力的是政治局的19 名委員和6 名候補委員(後者可以參加討論但不參加表決),而最終行使權力的,是7 人組成的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之下的黨組織大致有8 層,主要是6 個地區局;28 個省、市、自治區級的委員會;258 個地方專區委員會;22 加個縣級或類似級別的委員會;1958 年後的約2 ; 6 萬個公社委員會;以及農村、工廠、學校等100 萬個以上的支部。這些眾多的委員會行使了黨在領導、監督、優撫、控制等方面的權力。

黨政機構是平行的,其人員也互相穿插。共產黨政府遠比舊國民黨政府深人到下層。類似俄國蘇維埃的人民代表大會設在行政鄉(1958 年以後是公社)、縣、省這主要的三級,都隸屬北京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大會第一次會議是在1954 年召集的。這些政府代表大會每年集會一次,透過預算,選舉委員會,而委員會則每月開會一兩次,行使行政任務。這種結構給人民大眾提供了參加“民主集中制”的活動場所,但很少享有西方法律所解釋的權力。地方政府結構為了進行協調和監督起見,也包括行政鄉(或公社)與縣之間的“區”級,以及縣與省之間的“專區”級政府。

1954 年政府的新憲法(請勿與1956 年的新黨章混為一談)減小了非共產黨員的作用,加強了總理的權力。這時周恩來主持國務院,其中包括16 名之多的副總理和約70 名部級的首腦。多克? 巴尼特、約翰? 劉易斯、弗朗茲? 舒爾曼等人曾研究過這個政府如何受黨的控制並彼此協作的。總之,政府按職能分成幾個大系統,處理全國某些重大的行政管理職能。那些大系統涉及政法(內部的)事務;宣傳和教育(文化事務);農業、林業和水利(農村工作);工業和交通;財政和貿易。這些不同的行政系統是按垂直結構從首都透過地方各級行政組織的。每個系統由國務院的一個部和黨中央委員會的一個部同時主管。在一個系統裡,上面的指示直接下達,下面的報告直接上呈,但是,這個自上而下透過層層機構的“垂直統治”還有“雙重統治”同它保持平衡,使這樣一些分支機構也透過黨委員在某一級上進行橫的協作。外事和軍事方面的專業由職能系統處理,並且這種系統也適用於黨在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