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部分(3 / 4)

小說:驍騎 作者:溜溜

下地盤從僅有的幾座小城發展到今日的半壁江山。

時至今日。李利也不過二十五歲,虛歲二十六,比諸葛亮大不了多少。然而在他的戎馬生涯裡,從未出現過被麾下將領刁難之事,更不曾發生過抗命不尊的先例,沒有人膽敢違抗他的命令,從來沒有。究其根源,便在於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麾下所有文武都是他親自招募或徵辟的。也是他一手提拔培養起來的。

與之相比,諸葛亮的出仕之路則相對順暢許多,沒有經歷過太多波折,缺乏磨礪,順帆順水地一路走來,幾乎沒有任何挫折。最重要的是,諸葛亮沒有經過基層磨練,起步很高,乍一出仕就是大將軍府祭酒。而後是軍師祭酒,再到今日的南征大軍左軍師,官秩堪比九卿;而且深得李利信任,真正是嫡系近臣。李利面前的“紅人”。

與此同時,相對於武將而言,諸葛亮身為文官。自然沒有衝鋒陷陣或陣前斬將之類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功勳戰績。不僅如此,每逢戰事。沙場之上根本沒有他的身影,臨陣廝殺或領兵衝陣與他沒有關係。他所做的都是些幕後事宜,諸如戰前謀劃、臨陣指揮或戰後撫卹一類的事務。但是,等到論功行賞之時,像他這樣的文官或謀士往往排在武將前面,甚至位居首功,賞賜極其豐厚,而且很容易獲得晉升機會,連升三級也不是神話,而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正因為這樣,文官和武將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歷朝歷代均是如此,屢見不鮮。而這種現象在諸葛亮身上則顯得尤其突出,極其顯眼,令軍中將領對他關注已久,背地裡頗有微詞。只是他們一直沒有機會表現出來,幾乎與諸葛亮沒有交集,很少一起共事,亦或是每次和他共事的時候,總是李利坐鎮中軍,以致於他們根本不敢造次,更不敢招惹諸葛亮。

或許正是這些長期積壓下來的些許壓抑之情,終於在昨夜一股腦地爆發出來,以致局勢危急之時,諸將竟與諸葛亮當面叫板,從而拖延了長達半個時辰的時間,險些陷李利於危難之中。

不僅如此,當諸葛亮向李利稟報事情的經過時,李利看得出來,諸葛亮雖然簡明扼要地陳述事實,刻意省去了以馬超為首的將領們蓄意刁難他的那一段,但他仍然心情低落,眸光中殘留著幾分屈辱之意。

當時,李利儘管看出一些端倪,卻佯作不知,諸葛亮自己不說,他也不問。待益州州牧府的局勢穩定下來之後,他密令李摯去查,前後不到半個時辰,便將整件事情的始末查得一清二楚。這是李利牢牢掌控軍隊的實際體現。只要是他想知道的事情,即便是某個將領的**也無法對他隱瞞,至於其他事情更是不在話下。

因此,以馬超為首的十餘名將領公然抵制諸葛亮的命令,蓄意刁難奚落他,以致延誤時機,險些釀成大禍。這些全都落在李利耳朵裡,李摯查得很詳盡,幾乎把馬超等人說過什麼話都一句不落地複述了一遍。

事實正如李利在諸葛亮眼中看到的一模一樣,諸葛亮確實受了委屈,被十餘名將領你一言我一語的奚落刁難,甚至還將他是李利的內弟和義弟的身份拿出來說事,暗指他憑藉裙帶關係才有今日的權勢,餘下的話語更是不堪入耳。是以諸葛亮所經受的已經不能算是刁難了,說是屈辱亦不為過。

正因為這樣,天明之後諸葛亮沒有跟隨李利一起出城,仍舊留在城中。儘管他聲稱留在吳府保護幾位嫂夫人的安全,但李利知道這只是他的託詞,實際上他是被馬超等人掃了面子之後還沒緩過勁來,不知如何面對他們。

此外,他留在城中還有另一層深意。這便是他知道軍中的任何事都瞞不過李利,因此他想知道李利如何處理這件事,是當眾訓斥馬超等人或稍加懲戒,亦或不聞不問,佯作不知。

面對這種情形,李利不由得想起歷史上諸葛亮好像也經歷過類似的一幕,所承受的屈辱比此番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時劉備前往江東迎娶孫權的妹妹,五十多歲的老男人遇到正值妙齡且生得如花似玉的孫尚香,當真是老樹開花,朽木長新芽,沉溺於溫柔鄉里,樂不思蜀。而留守荊州的關、張二人左等右盼,仍不見劉備回來,卻見坐鎮荊州代行左將軍職權的諸葛亮穩如泰山,根本不關心劉備的死活。眼見於此,關張二人怒火中燒,當即責問諸葛亮,孰料諸葛亮卻說,主公半生顛沛流離,而今新婚燕爾,郎情妾意,多留一些時日亦在情理之中,過些日子便回來了。

可關張二人並不認可他這番說辭,反倒認為他欲要取劉備而代之,企圖霸佔劉備的基業,自己做主公。而後他們二人便對諸葛亮惡言相向,一次又一次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