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衣食無憂,坐享榮華富貴?
這個世上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美事,若想衣食無憂,就必須有所付出。不然的話,汝之家眷有甚資格錦衣玉食,汝有甚資格坐於大堂之上?”李暹的這番話端是不留半點情面,**裸地道出張飛的現實處境,話語雖然極不中聽,卻是據實直言,沒有半分虛假。
事實正如李暹所說,自從張飛被秘密押解至長安之後,他在涿郡的親屬族人便悉數被接到長安,同他住在一起。此後,隨著徐州納入李利治下,羈留于徐州的張飛家眷也被送到長安,讓他們闔家團圓。
與此同時,李利給張飛安排了一處相對幽靜的偌大府邸,按其建築規模和豪華裝飾而言,應是位居三公九卿的朝中重臣才有資格入住的豪華府邸。現如今,張飛府中住著一百餘口,這些人裡面八成以上是張飛的族人,一成左右是他的直系親屬,餘下一成則是看著他長大的鄰居或與他從小玩到大的總角之交。
就因為這樣,張飛被俘之後的兩年時間裡,他雖然是俘虜,卻並非被關押在大牢裡,而是整日和家眷、族人住在一起。儘管他被勒令不得走出府邸,卻相對自由,在府邸之內他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隨意練武、作畫,與妻妾嬉戲,儼然是關門過日子,兩耳不聞傳外事,自在逍遙。
值得提的是,不僅張飛是這樣,緊隨他之後被幽禁於長安的孫權、劉備和關羽等人亦是如此。只不過他們這些人對此毫不領情,不滿足於現狀,仍舊對李利心懷怨恨,仍然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走出“牢籠”,逃出生天。這其中以張飛和關羽二人為最甚,他們整天想著逃離長安,且有能力逃出府邸,擺脫幽禁生活。無奈他們又有頗多顧忌,若是他們走了,那麼住在府邸中的妻兒家眷和族人必將受到牽連,禍及滿門。
此外,憑心而論,他們這些幽禁之人的生活待遇相當不錯,住著豪華府邸,錦衣玉食,以至於同他們住在一起的家眷和族人十分眷戀這種生活,暗地裡對李利感恩戴德,說是忠心耿耿亦不為過。面對這種情形,張飛、關羽和孫權三人愈發憂心忡忡,時常借酒澆愁,夙夜難寐。
與之相比,也許只有劫後餘生的劉備對時下的處境頗為滿意。因為李利收復徐州之後,也將劉備的家眷悉數接到長安,讓他們一家團圓,過著無憂無慮的平靜生活。
(。(lw0。))
第135章 挽狂瀾,兄弟驕雄
整整兩年多的幽禁生活,張飛時常借酒澆愁,既頹廢又無奈,苦不堪言。
可是他的家眷和族人們卻對這種生活十分滿意,日子過得十分安逸,悠閒且愜意,樂在其中。
不僅如此,他的家眷和族人還時常在他耳邊絮叨,勸他切莫一意孤行,遇事需冷靜,不可莽撞,而後便是替李利說好話,絮絮叨叨的沒完沒了。在他們眼裡,李利儼然是完美無瑕的仁義君子,大仁大義、大慈大悲,實為世間絕無僅有的大好人。
每次聽到這些極其空洞,近乎於虛情假意的勸告,張飛便忍不住生氣,卻又無言以對,無從反駁。他唯一能做的便是,拎著酒罈子一頓狂飲,喝得酩酊大醉,酒醉之後耳根子就徹底清靜了,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一醉解千愁,拋開煩惱與憂愁,在無盡惆悵中酣然睡去。
置身於這種處境當中,張飛固然愁腸百結、生不如死,但他的家眷和族人們的所作所為亦在情理之中,本身並沒有錯。畢竟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一生所求就是圖個安穩的生活,除此之外沒有過高的奢望和要求。
他們沒有張飛的凌雲壯志,亦無他那份執著而堅定的堅持,或者說是愚忠,他們只忠於自己和家人,只看現實生活處境。當他們的訴求得到滿足之後,他們不僅安於現狀,還對眼前所擁有的生活十分珍惜。並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份安穩而平靜的生活,不願得而復失,更不會讓它輕易溜走。
對於他們的訴求和願望。張飛並非不知道,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理解並不代表接受。無論如何,張飛都無法心安理得的接受這一切,可是他又無力阻止家眷親屬們接受這份沉重的饋贈,而這就是張飛苦不堪言、痛不欲生的源頭所在。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就在張飛、關羽等人迫於家眷和族人的壓力不得不屈服的時候。他們預料之中的勸降並沒有到來,李利彷彿忘了他們的存在。不聞不問,以至於他們一直在忐忑之中過著安穩舒適的生活。
直到李利平定徐州返回長安之後,一聲令下,便將張飛、關羽二人調到軍中戰騎營。擔任名不符實的副將副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