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口悉數被誅則事大,兩相對比,孰重孰輕一目瞭然。
百感交集之中,張飛隱隱感覺李暹出面問罪似乎另有深意,並不單單是為了指責訓斥他,似乎還隱含著包庇保護的意味。捕捉到這種感悟之後,張飛心思急轉,重新將剛剛發生的一幕從頭到尾梳理一遍,漸漸李處頭緒,證實了他的判斷。
“原來李暹將軍之所以對他厲聲詰責,表面上看似嚴厲、不留情面,實際上卻是在袒護他。若不是李暹突然橫插一竿子,只怕他現在已被周瑜問罪斬首,祭旗立威了!”佇立半晌,張飛終於想通了這場爭鬥的癥結所在,清醒地意識到自身的危險處境。
明白這一切的始末之後,張飛心頭一陣失落,備感淒涼。想他張飛縱橫沙場十餘載,自恃勇猛過人,一身是膽,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卻不料十幾年後的今天竟然淪為祭旗立威的替罪羔羊,任人宰割,卻無絲毫反抗之力。但是,心中淒涼之餘他又感到一絲溫暖,而這份極其珍貴的暖意便是源於李暹對他的袒護。
說起來,在這次奉命前往李暹帳下聽候調遣的半年時間裡,張飛一直是我行我素,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其中就包括他的頂頭上司李暹。然而李暹卻對此毫不介意,反而時常把他叫到軍帳裡飲酒,席間兩人幾乎沒有交談,一味地埋頭飲酒吃肉,而後喝得酩酊大醉,被李暹命人把他抬回營帳,派遣親兵服侍他安寢歇息。
這種情形先後發生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