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何等人也,於坊間追索公主,千里相護,又在軍中搏殺,發明各種奇異巧重軍器,立下赫赫戰功,得了聖人破例提升,可謂一步登青天,春風得意無人能及,如今又特例帶刀行走,隨意出入淑儀宮。
這等優待,徐真想來也不敢鋌而走險,將太子的秘事給高發上去,畢竟陛下對李承乾還是多有眷顧,雖左右百官名臣多有彈劾,卻愛子如初,不曾悔改,查將下來,徐真也要擔負全副身家,實則不值也。
李明達深諳兄長性子,稍有謊言欺瞞,自神態都可察覺出來,此時心中確定了李承乾有反意,想著帝皇之家果真無情無義,心頭也是難受痛楚,泫然欲泣。
李承乾心有愧疚,不敢多留,卻不好當面取了那突厥狼牙信物,當即詢問徐真道:“賢弟此番可否明言,這茶盒之中所覆為何物?”
徐真假作咬牙之狀,艱難回覆曰:“非金石非草木,兇戾之氣彌散衝突,該是骨牙之屬,若無出入,當為虎狼之牙,這才難以掩飾逆反天機也”
言畢長長嘆息,眼中滿是惋惜,也不再做戲,情真意切地與太子勸說道:“殿下可否聽某一句?某深受皇恩,又將兕兒當成自家妹子,實不忍看到骨肉相殘,兄弟分崩之事,某厚顏當了殿下是兄弟,才一番肺腑,若殿下信不過徐某,當尋了些許好手來,將某刺死府中也就罷了,萬不可輕動邪念才是”
李承乾見徐真說得情真意切,心裡也懊悔不已,取了那狼牙,掩面而去,臨了也跟徐真交了心,坦誠而道曰:“賢弟果是真情之人,只是這天下許多事情,也有個身不由己的說法,這皇家庭院之中,越發如此,若果真不得已而為事,只求賢弟看顧兕兒周全,兄先在此謝過了則個!”
徐真看李承乾敞開了心扉,又看著李明達眼珠子亂竄,心頭也軟了下來,撫著李明達頭髮,正色允諾道:“我與兕兒歷經生死,早已情同血肉,但有兇險,必將拼死以捍衛,只求殿下三思而後行則已。”
見得徐真如此表態,李承乾心頭欣慰不已,出了淑儀宮,仰頭一看,漫天陰霾如那浸透了墨汁的鋪蓋,沉沉地壓在心頭,讓人喘不過氣來,緊緊握著手中狼牙,遙遙望著太極殿方向,李承乾心緒如狂潮,翻滾不定,連忙回宮尋人秘議計劃去也。
送走了太子殿下,徐真又安慰起李明達,揣測著經此一事,太子殿下必不敢倉促從事,這危機也就緩和了下來。
但誠如太子所言,身不由己之時,明知事不可為卻又不得不為之,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危機,卻是不太可行之事。
大抵朝堂文武對太子多有微詞,彈劾之舉更是不曾間斷,哪怕太子殿下真能夠榮登九五,卻也怕壓不住這幫老臣,聖人英明,不會想不到這等憂慮。
想來易儲之事確實勢在必行了,然除了聰慧機敏敢於決斷的太子李承乾,當屬魏王李泰最得寵愛,又善書畫多辯才,卻是個文治之人,而晉王李治雖膽小懦弱卻素有仁孝,三子吳王李恪最有賢名,精於騎射,又通文史,可謂文武雙全,歷任以來名望素高,為物情所向也。
連聖人都常與人說,這三子“英果類我”是也,然則李恪之生母乃楊妃,是前朝隋煬帝的親女,此多為朝廷所忌憚,故而吳王早早就藩,都督益、齊、安州、梁等四州。
此等大事自然不是徐真所能染指的,他雖具有史料相助,得了個前瞻的便宜,卻擔憂會擾亂這人間的軌跡,越發要小心謹慎起來,安撫了李明達之後,鬱郁著回到了衙門。
這才剛坐下,有衛士入得門來,報說大將軍尉遲敬德召了五府衛士議事,徐真趕忙跟著過去。
原來這年關即到,聖上欲夜宴百官以賀歲,諸多藩王和邊關重臣也要回長安來,如此一來,守衛長安維持秩序就成了千牛、金吾、左右衛等宿京衛官的重中之重。
徐真乃翊府的中郎將,肩頭重擔也是天大的壓著,待尉遲敬德將回京藩王和重臣的名單發落下來,也不敢大意,細細地瀏覽下來,卻停留在了一個名字之上。
漢王李元昌!
此人乃高祖李淵第七子,先封魯王,後又改封漢王,書法受王羲之、王獻之影響頗深,雖在童年卻已精至筆意,善行書,又善畫馬,筆跡絕妙,且收藏百家名作遺蹟,汗牛充實。
不過吸引徐真者,斷不是關於漢王李元昌之才能,而是他與李承乾年紀相仿,自小交好,初時與人無爭,而後卻捲入了李承乾謀反一案,被紇幹承基告發,坐罪被斬!
也就是說,根據史料,這漢王李元昌乃太子李承乾一方陣營,此番回長安來朝聖,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