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並未安然就寢,他的書房之中亮著昏暗的燭火,一人與之對坐而論,駱弘義面色凝重,燭火搖曳,映出對面之人那丰神俊逸的儒雅氣質來。
“餘慶,此事關係重大,不知你有何良策?”駱弘義前傾著身子,滿臉憂色地問道,並非他禮賢下士,而是對面男子實在有著太過顯赫的背景,他駱弘義不紆尊降貴來求策。
此子名為崔餘慶,乃兵部尚書崔敦禮之子,出自山東大族博陵崔氏,其父崔敦禮與崔寒竹,也就是慕容寒竹相交甚厚,如今慕容寒竹風頭正勁,深得聖寵,多少人想要巴結都找不到門路。
而崔敦禮為了給兒子鍍金,就讓崔餘慶當了這庭州刺史佐官別駕,雖然只是別駕,但駱弘義有心巴結,凡事都喜歡與崔餘慶商議一番,要知道,如今朝中已經有人預測,崔敦禮不出幾年,必定拜相!
事實上,這位博陵崔氏的子弟,確實在不久的未來,成為了大唐宰相,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了。
崔餘慶如今考慮的,不是如何抵禦西突厥賀魯的雄兵,而是在考慮,如何才能將徐真捲進來!
第二百五十章 崔氏翹楚惡計頓生
崔餘慶乃博陵崔氏青年才俊之中的翹楚,行事大度而有節,頗有乃父之風,深得文官集團的重視,然則畢竟年紀尚小,能夠擔任一州別駕,已然羨煞旁人。
可作為崔氏子弟,哪個不是心比天高,又豈能止步於此,再者,如今慕容寒竹拋開長孫無忌,獨撐李治,深得李治器重,如今已是左散騎常侍、銀青光祿大夫,位列九卿,可直達天聽,崔氏雖為高門大閥,卻仍舊需要仰仗慕容寒竹的力量。
想當初慕容寒竹也是崔氏的箇中翹楚,人中龍鳳,然而因痴迷於光化,竟拋棄了大好前途,隨嫁到了吐谷渾,如今輾轉歸來,竟然將光化也迎了回來,並封了國夫人。
這一切都讓崔氏再次看到了慕容寒竹的價值,慕容寒竹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為李治奉獻了諸多安穩民生的政策,這些政策能夠得以實施並迅速見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博陵崔氏在背後推波助瀾,發動諸多名門望族,為之搖旗吶喊。
崔敦禮起初能夠入得李治法眼,就多虧了慕容寒竹從中調劑,這也讓崔氏一族的利益,與慕容寒竹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
慕容寒竹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他的目標從來不是當某個人的死忠心腹,他也從未想過要在長孫無忌的門下當走狗,所以他察覺到了長孫無忌對李治的傲慢之後,他開始有意挑撥二人的關係,並果斷地選擇了李治這邊。
長孫無忌或並無反意,因則他本就沒有帝皇之相,哪怕李治再懦弱無為,他也不敢篡奪皇位,他只是以開國元勳自居,以帝師國舅自傲,想要替這個沒出息的外甥,好好守下這座江山。
可李治自覺已經長大,不再需要長孫無忌的嘮叨囉嗦,長孫無忌又生怕自己失了權勢,總想把持李治的想法,這才給慕容寒竹有了可乘之機。
他想要協助李治對付長孫無忌,就必須擁有足夠的力量,而太宗皇帝貞觀年間不斷打壓氏族門閥的勢力,關隴山東等千年大族都遭遇到了排擠和壓迫,如今好不容易等到李治上臺,正是諸多世家再度崛起的好機會。
再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什麼比協助李治把長孫無忌踢開,還要更容易得到李治的信任,為世家望族謀求利益?
崔餘慶很清楚其中的關鍵,要知道,慕容寒竹可是他們這一輩年輕人的偶像,他對慕容寒竹更是仰慕到了極點。
在他們的眼中,將慕容寒竹稱之為隱相都不以為過,若說慕容寒竹還有些什麼遺憾,那麼這個遺憾自然就是徐真了。
慕容寒竹的經歷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一步步從吐谷渾歸來大唐,又以極為敏銳的政治嗅覺,搭上了長孫無忌這條船,進入了李治的班底,再到如今成為李治身邊炙手可熱的紅人,所有的一切都充滿了傳奇色彩。
當然了,前提是,沒有徐真這個人!
他徐真似乎天生就是慕容寒竹的剋星,慕容寒竹可謂算無遺漏,然而每次與徐真的交鋒都以失敗告終,這也使得徐真成為了整個文官集團最為厭惡的人,這其中,未嘗沒有崔氏在煽風點火。
崔餘慶乃崔氏的青年領袖,自然對徐真擁有著與生俱來的牴觸,於是當駱弘義找他商議對策的時候,他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趁機將徐真拖進來!
徐真逆轉吐蕃局勢,在吐蕃攪動風雨,成為吐蕃國師,擁有數十萬信眾的事蹟,早已傳回了大唐,聽說當今聖上親自下旨,讓徐真歸唐來接受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