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小說:曾國藩全書·挺經 作者:白寒

烀��躒飼睿�司�又��且病H舴蛞簧碇��歟�患抑�⒈ィ�浪字�偃璧檬А⒐蠹�儆���庸灘幌居羌按艘病! �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第一部分:立 志欲變化氣質 須先立堅卓之志(2)

●解讀

君子立志,應當有把人類和萬物作為自己同胞的胸襟度量,應當有品德高尚、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只有這樣,才無愧於父母的生養之恩,不愧為天地間的完人。所以他憂慮的,就是自己不如舜帝、不如周公,以及自己不專修德行、不精通學業。於是,便會憂慮小民的頑固不化,憂慮外敵侵擾國家,憂慮壞人當道而優秀人才被排斥埋沒,憂慮自己未能給平民百姓以恩澤,這就是俗話說的悲天憫人,這是君子之憂。至於那一己的成敗,一家的溫飽,世俗之人理解的榮辱得失、貴賤譭譽等等,君子是顧不上為此憂慮的。

◆原文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人的氣質是天所生成的,所以很難改變,但是透過讀書都可以改變。古代精於相人術的人,甚至說讀書可以改變人的骨相。但是,說到要改變人的氣質的方法,最重要的還是先確立堅定的志向。

◆原文

凡沉痾在身,而人力可以自為主持者,約有二端:一曰以志帥氣,一曰以靜制動。人之疲憊不振,由於氣弱。而志之強者,氣亦為之稍變。如貪早睡,則強起以興之;無聊賴,則端坐以凝之。此以定帥氣之說也。久病虛怯,則時時有一畏死之見,憧擾於胸中,即夢魂不甚安恬,須將生前之名,身後之事,與一切妄念,掃除淨盡,自然有一種恬淡意味,而寂定之餘,真陽自生,此以靜制動之法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凡是疾病纏身,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加以控制的,大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以頑強的意志指揮氣,一種是以靜制動。一個人疲憊不堪精神不振,都是由於氣弱。然而,意志堅強的人,氣也會隨意志而稍有改變。比如早上貪睡,就可以憑毅力堅決早起;百無聊賴之時,如果端坐而聚氣,氣也必會振作。這就是以志帥氣,久病則氣虛膽怯,時時有怕死的想法,困擾於心,就是睡夢之中,也難以安適。必須將生時的名譽、死後的一切事情以及各種雜念,全部除掉,這樣,自然心中生出一種恬淡的感覺來,從而在寂靜之至時,真陽自生,這就是以靜制動的方法。

※詳解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立志,或立志德業驚人,或立志出人頭地,或立志掃平“洪楊”。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卻有兩件事,一件是青年曾國藩在任翰林後,寫下《五箴》自勉;一件則是官拜幫辦團練大臣後,卻受同僚之辱,因而憤走衡陽,練成了湘軍。

道光十八年,又值三年大比。但曾國藩家中為了上次的進京會試和償還易家借款,此時已無餘款可供再度進京的旅費。幸得親戚族人幫忙,借來三十三吊錢,曾國藩才得以成行。到得北京後,已只剩下三吊。倘若這一科再不中,少不得又要舉債回家了。那時像這樣苦的考生真是不多。

三月禮部會試,曾國藩得中第三十八名進士。接著複試、殿試、朝考成績都很優異。引見皇帝之後,年僅二十八歲的曾國藩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科舉時代的翰林,號稱“清要詞臣”,前途最是遠大。內則大學士、尚書、侍郎,外則總督、巡撫,絕大多數都出身翰林院。

很多人到了翰林這個地位,已不必在書本上用太多的功夫,只消鑽鑽門路,頂多做做詩賦日課,便可坐等散館授官了。曾國藩來自農村,秉性淳樸,毫無鑽營取巧的習氣;在京十餘年來勤讀史書,倒培養出一股“以澄清天下為己任”的志氣來。為此,他將名字子誠改為“國藩”,即暗寓“為國藩籬”之意,立志報效國家。就是說要以己身,擔當中國的道統。

第一部分:立 志欲變化氣質 須先立堅卓之志(3)

1853年1月21日,曾國藩正在家裡操辦母親的喪事,接到咸豐帝的寄諭,命他幫同辦理湖南省的團練鄉民、搜查土匪等事務。曾國藩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毅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但是,幫辦團練大臣卻是一個極為特殊的職務,它不統屬於省的三臺——撫臺、藩臺、臬臺之內,但究竟又是朝廷的命官,不屬地方紳士。這種“不官不紳”的特殊地位,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