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車、阿克蘇、喀什噶爾、葉爾羌、和聞和一些其他古代中心形成了天山、帕米爾和崑崙山脈弧形中塔里木河盆地的一串項鍊。通常這裡就叫做喀什地區。漢代中國絲綢運到羅馬,以及中世紀旅行家馬可? 波羅父子叔侄慢慢走到忽必烈的夏都,都是走的這條水草地路線。
19 世紀30 年代,中國對於這個廣裹乾旱地區各種不同的經濟和社會,已經建立了一個政治軍事控制的網路。這些水草地只有大約孫萬居民,駐軍不多,免得他們供應困難。這裡的民族有烏茲別克、哥薩克、吉爾吉斯。他們受土耳其、伊朗文明的影響,信仰伊斯蘭教。他們代表中東廣大穆斯林文化向東方的延伸,在宗教狂熱方面和中國人民之間隔閡極大。
中國在紀元第一個一千年間,已把來自印度的佛教加以漢化了。中國在中世紀,然而又在17 世紀,接受了基督教傳教士的一些東西,在19 和2O 世紀也要這樣做。但是伊斯蘭教以其獨特性吸引了西北和西南地區大批居民相信它。一心朝拜麥加的中國穆斯林,並沒有融合到儒家帝國中。怎樣對待中亞細亞非漢人中戰鬥性強的外來信仰,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我們知道滿清是透過它委派的地方官統治他們的。但是管理東突厥斯坦時,這些穆斯林地方官把一切法律案件都交由伊斯蘭宗教組織按伊斯蘭法律辦理。居民一般用的是伊斯蘭日曆,他們的宗教、教育和文化生活都由在教的領袖掌握。北京的清朝政府只收稅― 特別是商業稅― 和維持治安。但是他們的傳統儒教並不能融合他們,而只能有時候容忍伊斯蘭自給自足、一應俱全的秩序― 伊斯蘭是國家中的國家。所以宗教的起義是滿清的主要問題。
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或其他早期領袖的後裔家族,在人民中有很大影響。其中一個家族在17 世紀印年代滿族進佔中國以前就有一個時期統治過東突厥斯坦,後來被驅逐到帕米爾高原的浩罕一帶。這個家族的一個後裔張格爾在道光登基後不久就出了問題。張格爾反對滿清的聖戰是由宗教信仰與商務兩方面的原因的。簡言之,由喀什噶爾往西的貿易原來都由浩罕商人掌握,浩罕領袖向清廷納貢。這種辦法早已成為中國邊境周圍地區為便利對外貿易而實行的常規。中國統治者告知那些渴望做生意的外國首領,他們要想同中國做買賣,可派使者到北京來磕頭就行了,就是這麼簡單,不納貢就不貿易。
因此浩罕也稱臣納貢並曾經將張格爾扣押起來。清廷每年給以大批賞賜,作為他們效忠的回報。但是浩罕的商人在喀什噶爾這個主要商場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們就要求更多的特惠待遇,臂如降低他們商業的捐稅,委任他們的人做浩罕人在喀什噶爾經商者的監督人。他們要求隨著商業而掛起旗帆來,很有點像後來英國人在廣州要求的那樣。
當清廷於1817 年拒絕這些要求後,浩罕就釋放了野心勃勃的張格爾。張立即宣佈聖戰,要奪回喀什噶爾。經過許多混戰之後,張於1826年大舉侵佔了中國的東突厥斯坦,造成很大破壞。清廷派了一支22000人的遠征軍前往救援,經過一個又一個水草地,終於在1827 年收復喀什噶爾。這個遠征軍的指揮官之一是貴州人楊芳(177 任一1846 )。他巧歲從軍,在鎮壓l 勸1 一1 以拜年的白蓮教和1813 年三合會的起義中功勳卓著,被封為侯爵和三省總督b 透過各種陰謀詭計、賄賂收買,張格爾被部下出賣,被楊芳俘獲,1828 年被押解至北京。道光皇帝把他先祭於太廟,然後按他的叛亂罪狀處以分屍死罪。
清廷在武力牧平叛亂之後,迫令浩罕放棄他們的特殊權益要求,禁止他們在東突厥斯坦的一切貿易,並沒收了他們的茶葉和大黃藥材。可是1830 年浩罕再次入侵東突厥斯坦,實行報復。清軍予以抵抗,例如代表清軍的蒙古軍官畢昌在葉爾羌擊退浩罕四次攻擊。但是浩罕的商業實力和軍事騷擾仍不容忽視,清廷終於和浩罕談判,於1835 年達成協議,規定:( l )浩罕在喀什噶爾派駐一個代表,另在下面的五個城市裡派有商務代理人;( 2 )這些官員對於該地方的外國人(其中多半是浩罕來的)有領事、司法和警察權力;( 3 )他們有權向這些外國人徵收貨物稅。此外,清政府還賠償一切沒收之物。
道光應付英國問題,就是以他處理東突厥斯坦這些伊斯蘭邊境軍隊和商人的經驗為背景的。在1839 年和英國發生鴉片戰爭後,滿清在上次邊境戰爭中的勝利者想用同一辦法對付新的問題,道光又派楊芳去保衛廣州。楊那時已70 歲,耳朵相當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