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前這一場激戰,毫無疑問,勝利者將會屬於朱慈烺,也只屬於朱慈烺!
“吾沒有想到,王師討賊的武功,竟是如此壯烈!”青衣小帽,手中持劍,也是在陣中迎敵的陳名夏,此時此刻,漲紅著臉道:“而吾大明太子,仁德睿智,英武絕倫,有太子如此,大明中興當真有望矣!”
在陳名夏的禱告之中,闖軍前鋒終於潰退了!
在半月型的弧線陣中,雖然是優勢騎兵,卻自相擁擠,無法展開,而明軍靠著河流的地利,還有堅車火器,終於打贏了這一仗!
在朱慈烺等人面前,拋下的闖軍屍體怕最少有三四百人,河流中也大約有相同的數字,以冷兵器時代的戰損來說,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血戰!
而明軍這邊,死傷自然也是極為慘重!
戰死將士,最少也在三百上下,剩下的也是人人帶傷。而就算如此,整個軍中也是洋溢著勝利後的喜悅,畢竟,這一場勝利是多麼的不容易!
以一千二百餘步卒對三千出頭的騎兵,就算是固守有地利之便,仍然是一場奇蹟般的勝利。
“殿下有神鬼莫測之機!”退敵之後,數十文武官員一併跪下,俱道:“臣等敬服矣。”
此陣是朱慈烺一手擺成,眾人自然是十分敬服。
唯有一人朗聲道:“此是劉裕的卻月陣,皇太子殿下學而能用,真正的睿智聖明!
這樣的頌聖自然獨具一格,也是顯露出本事來,朱慈烺一看,便是認出是在朝陽門跑過來跟隨的陳麼夏。
這個復社才子,看來也不是純粹的草包。怪不得在順治年間也能成為呼風喚雨的一個人物。只是依附在蠻夷之下,最後難免脖間一刀。
當下只覺眼前感覺是十分的奇妙!
該當吊死的崇禎好端端的在陣後,而後正滿面是笑,拍馬向自己迎來:殉國的李邦華和王家彥正端謹侍立在自己身邊,此役過後,這兩個大臣對自己是敬服到了極點。畢竟,一勇之夫是得不到文臣敬服,哪怕是皇太子,可現在這一役,以少勝多,更是劉裕這個開國帝王以兩千七百步卒破北面強敵三萬鐵騎的卻月陣的翻版,如此大勝,又是韜略為主,這些文官重臣,如何不欣喜若狂!
一切的一切,都在改變,如何能叫朱慈烺不仰面向天,天空雖黑沉一片,卻已經有璀璨之極的星光。
只是,他也深知此時未到慶功之時,對面闖軍雖敗,但也顯露出不俗的實力,從軍紀和戰鬥力來看,都是難得的勁敵!此戰雖勝,但敵軍尚且有再戰之力,而且實力仍在自己一方之上,前途坎坷,仍然要奮力前行!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傍晚。
暮色漸重,一支游龍般的隊伍仍然行進在官道上,或者說,這一支千多人的隊伍,就是如一條快速行進的火龍,隊伍奔走在間雜著田埂、樹木、小橋河流,溝渠夾堤的官道之上,在行走之時,只能聽到沙沙的腳步聲,偶爾還有幾聲低低的話語聲響,馬蹄踏在地上的嗒嗒聲,嘶鳴聲,更有松油火把燃燒時的噼裡啪啦的炸響。
在火紅的火把亮光之下是如林般的槍矛,斜斜的扛在官兵的肩膀上,在高處放眼看去,就是一片片鐵矛和長槍的密林,在隊伍兩側,還有幾十騎的遊騎在來回奔走,那是哨拔夜不收,他們不停的奔走在黑沉沉的燕趙大地之上,將幾十裡外的情形不停的送回到隊伍的中軍隊中,由上官們去決定下一步的行止。
整個隊伍,也就只有中軍隊中有少量的刀牌手護衛,人數不到二百人,他們穿著簡陋的皮甲,少數人有厚重的鐵甲穿在身上,在刀牌手附近,有一百餘人的弓手,這些弓手穿著輕便,也多半是輕捷健壯的小夥子,除了揹負的長大鐵步弓外,身上還有好幾個撒袋或是箭筒,弓弦也有好幾根,可以根據需要,換上不同勁力的弓弦。
這支軍隊,除了裝備不大行,行軍時展現出來狀態和素質都很不壞,總體來說在當時來說還算很象個樣子了,帶兵的參將還很年輕,頗有銳氣,武官世家出身,金鼓旗號訓川練樣樣精通,只是沒有正式帶兵上過陣,今天奉到巡撫軍門大人的嚴令,帶兵前往迎接皇帝或皇太子,軍令如山,儘管天津距離京師不遠,隨時可能遇到李闖所部的優勢騎兵,不過邱元一參將還是抖擻精神,迅即帶領自己的部下向著京師方向出發了。
因為是將門世家,邱參將雖然是初臨戰陣,但行事嚴謹小心,毫無瑕疵,有限的騎兵都被他當成哨探和夜不收放了出去,前方兩翼都有不停的哨探,連自己的戰馬都給了夜不收用,參將大人也是和部下一起,扛著一柄鐵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