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瞭情況,並蓋上了公章。
高學文鄭重地將訴狀遞給了弟弟。
弟弟將信將疑地接過訴狀,問道:“這東西能管用嗎?”
高學文答道:“哥哥當初就是不懂法,以為欠債還錢,不還硬取,理所當然,並以為自己‘拳頭硬’,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今你再也不能走哥哥的老路了,無論怎樣你也要透過法律的渠道去試一試,要採取正當方式。”
※※※※※
上海。
高學武拿著訴狀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訴訟。
出乎他的意料,很順利地就打贏了這場官司。經法庭調解,酒店老闆當庭向弟弟道歉,不但返還了拖欠工資,連誤工費、營養費、醫療費都付清了
一場即將大動干戈的糾紛,終於以高學武的勝訴而告終。
高學武高興之餘來信說道:
“哥,多虧了你的幫助和提醒,我才懂得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不是這樣,不但化解不了糾紛,拿不回工資和醫療費不說,恐怕還會因為用了不合法的行為而導致不良後果的發生,連累家人不說,甚至自己也會犯罪入獄。現在想來,學法與不學法真是不一樣啊!我以後也會補上法律這一課!請代我向監區民警問好,並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
王警官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新聞價值的事,於是打電話告知了《新生導刊》的吳記者。
第二天,吳記者便驅車趕到一分監區。
熟人相見,格外親切。一陣寒暄過後,曹指導員和王警官介紹了事情的經過。隨後,吳記者還參觀了服刑人員勞務加工現場。
在民警值班室裡,吳記者採訪了高學文。
高學文感慨地說:“說來慚愧,我以前是個法盲,由於法律知識淡薄,才稀裡糊塗走上犯罪的道路,自己也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透過這件事,我嚐到了學法的甜頭,更堅定了學法的信心。以前,我只注重學《刑法》、《監獄法》等,認為這些法與我關係密切,現在才知道與我關係密切的法律太多,還要好好學、全面學”
※※※※※
採訪結束,已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在王警官的陪同下,吳記者來到第二監區的食堂。
這個食堂不大,只有兩間平房,緊靠第二監區民警的臨時宿舍——兩排平房的一側。食堂的工作人員是兩名婦女,是清河監區的民警家屬。第二監區的二十餘名民警都在這裡就餐。
在每人打了一份飯菜後,曹指導員略帶歉意地說:“我們這裡地方偏僻,條件有限,吳記者大老遠趕來,一路辛苦,卻讓你吃這個,真不好意思啊!”
“哪裡,哪裡!你們不僅要搞好管教工作,還要搞好生產,如今還幫助犯人親屬打官司,要說辛苦,你們才是最辛苦哩!”吳記者笑道。
王警官插話道:“說到基層民警的辛苦,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叫作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見吳記者有些疑惑,王警官接著說道,“這都是‘監獄術語’,不過這個順序是我自編的。就是一日演練、二個日準則、三大現場、四知道、五手、六條禁令、七親自、八到現場、九不得、十必談。”
“噢!”吳記者感興趣道,“我略知一二,能詳細說說嗎!”
“當然,”王警官笑道,“比如說四知道,就是指知道罪犯基本情況、知道罪犯主要犯罪事實、知道罪犯家庭基本情況、知道罪犯獎懲情況。而五手,五手可不是喝酒划拳時的‘五魁手’,而是指獄政管理能手、個別教育能手、生活衛生能手、管教內勤能手、獄內偵察能手。再比如八到現場,就是指起床就寢到現場起、開飯就餐到現場、生產勞動到現場、集體活動到現場、親屬會見到現場、點名查鋪到現場、收工出工到現場、處理問題到現場”
“呵呵,你還背得挺熟哩!佩服,佩服。”吳記者驚歎道。
“要說監獄術語,還多著咧!”一旁的何警官忍不住接過話題說道,“例如‘三防’‘三個絕不能’‘四交清’‘四不放過’‘四室規範’‘四個絕不允許’,還有‘日碰頭、周分析、月摸排’‘一日三簽到六檢查’‘三五一零’‘五不走’等,不過,這些都是針對民警的。此外還有針對犯人的呢!如‘分級處遇’‘四固定’‘六不分開’‘十不準’‘三十八條’”
“嚯,真沒想到,你們簡直就是如數家珍啊!”還沒等何警官說完,吳記者再次驚歎道。
曹指導員笑道:“其實,這些監獄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