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1 / 4)

小說:隋唐兩朝志傳 作者:丁格

遂引劉文靜、裴寂以見李淵。文靜曰:“方今隋室衰微,煬帝縊死江都,恭帝幼衝,百姓無主。主上年過逾矩,德及四海,東蕩西除。今人長安,可以應天順人,法堯禪舜即位,名正言順,以討群賊。事不宜遲,便請擇日。”淵大驚曰:“汝等言者差矣!吾今雖居王位,亦臣下之臣,為此事則反隋也?”文靜曰:“方今天下分崩,群雄卓立,各據一方。四海才德之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捨死忘生,而事其主,非為名即為利也。

今主公苟避嫌疑,守義不舉,天下之士皆失所望,不久自去矣。”刑部尚書蕭造曰:“今隋帝已被化及所弒,主上不即帝位,而興師討賊,是不忠不孝也。今遠征之民皆欲主上為君,與煬帝雪恨。今主上不行,是失民望也,願熟思之。”淵曰:“僭居尊號,吾實不敢。今普天之下,率土之濱,並不曾有半分德澤以及萬民,若如是,是篡逆也,汝等欲陷吾於不義乎?各宜商議。”諸將一齊曰:“主公若已推卻,三軍變矣。”

總批:宇文弒逆,誠天地所不容,神人所共憤者也,何更曰千日為臣,不如一日為君,而令部將董康鴆死其少帝?及即位,而天黑三日,逆風大起,上帝之明威,乃不足懼乎?

隋唐兩朝志傳

第二十一回 李淵受禪即帝位

文靜止之曰:“主公平生以義為重,未肯便居尊號,諸官暫各從長商議。”淵曰:“汝等欲尊吾為帝,不得明詔,是僭位也。”司農少卿裴之隱進曰:“離亂之時,宜從權變;若守常道,必誤大事。吾等自去請詔。”淵再三推阻不過,恐軍心變,只得依允。世民遂命百官隨著裴之隱請詔。此時恭帝年幼,即令蕭造草詔,願禪於唐。制曰:朕在位一月有餘,年當幼衝,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得李氏輔政。今仰瞻天位,俯察民心,炎精之數已盡,大曆合歸於唐。且神武之跡,既樹於前,明德之輝,亦昭於後,歷數昭然,已可知矣。特獻國璽,追則堯典,禪位於唐王,唐王無致辭焉。

是日,蕭造、裴之隱同百官齎丹詔並玉璽請唐王獻納。文靜曰:“不可輕易。雖然詔璽已至,可築一罈受禪,以絕天下之謗。”卻令蔣佐築一罈於長安城外,方圓九里,分佈五方,各設旌旗,眾臣皆依次排列。裴寂、文靜請淵登壇,百官捧進冠冕詔璽。三讓,乃受,南面而坐,受文武百僚拜賀,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為武德元年,賜百官爵一級。改郡為州,改太守為刺史。立建成為太子,封世民為秦王,封元吉為齊王。以裴寂為右僕射、知政事,劉文靜為納言,隋蕭瑀為丞相府司錄,竇威為內史令,劉弘基為行軍總管,其餘各據功封爵。

唐王既即帝位,恭帝遂退於長樂宮。次日,於正殿受朝賀之禮,唐王降詔曰:“逆賊宇文化及弒隋帝於江都,淫亂後宮,稱孤改號,卻又領兵西還。其子楊浩被鴆而死,此仇誓不同天地、共日月也。今朕已即帝位,賴卿等扶持,若不與煬帝報仇,何以為臣子之戒?朕今欲起傾國之兵,剿滅化及,為煬帝雪恨,朕之願也。”文靜對曰:“陛下初登大位,坐席未安,今又欲遠征,苦勞神思,有費國用,非所宜也。”帝曰:“朕賴眾臣之力,得立為王。未嘗敢怠,今將一載矣,軍馬養成銳氣,倉庫即有儲糧,不就此時討賊,以定中原,更待何時?”於是命秦王世民為行軍元帥,命御弟淮安王為副元帥,二人同領大兵十萬,征討化及。秦王辭帝,歸於府下,商議調兵為隊伍,以徵化及。秦王分撥已畢,選定武德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師。

忽見一人,威風凜凜,厲氣昂昂,豹頭環眼,虎臂狼腰,徑至秦王面前陳言奇計。眾視之,乃京兆三原人也,姓李名靖,字藥師,現為右將軍之職。靖曰:“逆臣化及今權著煬帝手下精兵二十餘萬,鋒勢甚銳,未可輕敵。不如遣人去約魏公李密攻其右,樂壽建德攻其左,洛陽王世充躡其後,我之大兵拒其前。賊人勢逼,不戰而疲矣。”秦王大喜,即遣劉文靜齎書前去,約會各路諸侯起兵,俱至魏縣討賊。一面親率大兵離了長安,徑向魏縣進發。麗泉詩云:關內喧呼十萬兵,秦王號令自鮮明。

旗穿曉日雲霞雜,山倚秋空劍戟新。

千里霜威金鉞重,三秋風色戰袍輕。

與誰共挽天河水,一洗中原戰血腥。

話分兩頭,不說劉文靜齎書各處,先說竇建德自殺郭絢之後,居於樂壽,自稱長樂王。又殺敗涿郡薛世雄,領兵乘勢來攻河間。河間府丞,義陽人也,姓王名琮,善談兵法,膽略過人,朝夕訓練士卒,與建德相拒。建德圍之將及一年,不能得下。當時王琮在城內聞煬帝遇弒,即為二帝發喪,長幼鹹穿素服,設位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