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1 / 4)

小說:隋唐兩朝志傳 作者:丁格

酌,幸勿見阻。”眾官皆曰:“必來添壽。”當日就後堂設宴,公卿皆到。

柬之視之,皆唐朝舊臣,心中暗喜。酒至半酣,柬之舉杯相勸,遞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面前,柬之曰:“今某非賤降之日,要與眾官聚合,恐機漏洩,故推賤降。吾意將軍富貴,誰所致者?”多祚泣曰:“皆太帝也。”柬之曰:“既唐舊臣,受國重恩,今太帝之子為二豎所危,將軍不思報太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國家,若有用某之處,惟相公處分,不敢顧身。”柬之曰:“太后疾篤,吾等欲討內亂,汝肯相助?”多祚曰:“某雖不才,願助一臂之力。”柬之曰:“若得如此,社稷之大幸也。”原來,柬之先與長史楊元琰同泛江至中流,語及太后廢立之事,元琰慨然有匡復之志。至是柬之為相,引元琰為羽林將軍,時亦在座。柬之謂曰:“君頗記昔日江中之語乎?”元琰曰:“某嘗憶之於心,安能忘乎?每欲舉事,因無效力之處,今日肯任重用,萬死不辭。”柬之曰:“汝肯盡心竭力,今日之計,非輕授也。”元琰曰:“敢不從命!願施一臂之力。”

數人正在商議,忽報安撫大使姚元之自靈武至都,徑來相探。桓彥範自相謂曰:“此事濟矣。”柬之曰:“諸公少待,吾暫見便到。”柬之出,接入廳上,眾人依次相見,邀至後堂具飲。柬之遂以其謀告之,元之曰:“即公等有匡扶社稷之心,某安得不效犬馬之力。”柬之頓首拜謝。

總批:武氏之禍,古所未有也。張柬之等第知反正覆位,而不能以大義,處非常之變,為唐討罪人也。夫武樂集眾惡於身,兵既入宮,當先舉太子復位,即以武氏至唐宗廟數其罪,而廢為庶人,賜之死,而滅其宗族,然後足以慰在天之靈,雪臣民之憤,為社稷計者,聲罪致討之義,可勿知乎?

隋唐兩朝志傳

第九十八回 千騎奔斬李多祚

元之曰:“既已定計,雖死不辭。”此時太子居在北門,柬之引眾謁見,密陣其策,太子即許之。

次日,玄暉、彥範乃與左威將軍薛思行等全副披掛,帥羽林軍五百餘人直至玄武門,先遣李多祚、李湛及內直郎王同皎詣東宮迎接太子。同皎直至北門,扶抱太子上馬,從至玄武門,斬關而入。多祚入內,收捉易之,易之引昌宗從後出來,與多祚相殺。多祚提劍直取易之,易之慌走,多祚趕至廡下,轉過羽林將軍李湛,一刀把易之砍翻,剁頭而出。昌宗正欲來迎,被多祚掄起一刀,亦斬昌宗於廡下。眾兵進至太后所寢長生殿,喊聲鼎沸。太后驚起,問曰:“誰人反亂,如此擾攘?”多祚等對曰:“易之、昌宗謀反,臣與楊元琰、王同皎等奉太子令盡已誅之,恐有漏洩,故不敢以聞。稱兵宮禁,罪當萬死。”

此時太后見了太子,不覺潸然淚下如雨。太后曰:“乃是汝邪?

小子既誅,可還東宮。”太子對曰:“謹從陛下之命。”桓彥范進曰:“太子安得更歸?昔天皇以愛子託於陛下,今年齒已老,久居東宮,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誅亂臣,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太后曰:“朕正欲如此,但恐其昏弱,難以視政。”崔玄暐曰:“陛下早傳位太子,以承唐統,則人心自安,眾亂自息。”太后曰:“卿乃朕自擢用之人,亦在此相助邪?”玄暐曰:“臣非相助,隋唐野史今日此舉,實所以報陛下之大德。”於是即下詔收張昌期等,皆斬之,與易之、昌宗梟首天津橋南,收其餘黨韋承慶、房融、崔神慶,皆下獄死。太后制命太子監國,以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遣使宣諭諸州。

次日,太后傳位中宗,文武百官皆來朝賀,拜舞闕下,鹹稱萬歲。遂遷太后於上陽宮,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復改周為唐,大赦天下。於是唐朝人物燦然復新,未幾旬日;太后亦崩於內殿,年八十一歲,衝龍元年夏六月也。僭位前後二十一年。

宋孫甫評曰:武后乘唐中衰,攘竊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縉紳,其禍慘矣。

史官詠武氏雲:天運迴圈有定然,怎叫女主立多年。

只因廢帝專權後,致使傳言武則天。

麗泉詠武氏雲:唐朝武氏勝佳兒,今古推來女主稀。

自寵二張居禁內,千年遺臭播華夷。

卻說安樂公主,帝之女也,嫁事武三思之子崇訓。時有上官儀之女名婉兒者,出入掖庭,辨慧能文,明羽吏事,為武后所深愛。自聖歷以後,百官表奏,多令婉兒參決,皆得明理。

至是帝復位,又使專掌制命,益委任之,拜為婕妤。三思每與之私通,故婉兒得寵於武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