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3 / 4)

小說:隋唐兩朝志傳 作者:丁格

之士與世充同盟,共分天下,暫時令秦王移兵向北,緩緩圖之。”唐帝然之,遂叫倫文震為使,齎禮物往洛陽陳說:“劉武周侵犯中原,今吾二人講和罷戰,共分天下。望遣秦叔寶作興兵之意,遙分其勢,武周必令敬德報之。敬德若東向,則吾再出關口,可圖洛陽矣。如得洛陽,君亦乘時攻伐武周,此萬全之計也。”

於是,衛尉倫文震齎名馬、玉帶至洛陽見王世充獻畢,世充從之,便令秦叔寶虛作起兵,遙與唐為勢。叔寶曰:“此是李淵懼武周、敬德之謀也,既然同盟,不得不從。吾兵且養銳氣,待世民攻武周至急,乘時而取河東也。”於是下令:洛陽數郡之地,各嚴教練軍馬,選日出師。世充之意欲待唐、劉先相併吞,力乏方可圖之。秦王亦收兵,緩緩而回。此時帝從劉文靜之計,遂與世充罷戰,秦王得還唐國。文靜自是得志,出入朝廷,略無忌憚。裴寂私來見帝,言文靜縱橫朝廷,必有異志。帝曰:“豎子安敢亂朕法度?容緩圖之。”

卻說文靜與裴寂二人皆帝開國元勳,然文靜才能過於裴寂甚遠,又累建有奇功,而寂與帝有故舊之恩,獨得寵用,位居文靜之上,文靜意甚不平,二人遂成隙。一日,文靜與弟文起官封散騎常侍。兄弟二人會飲,酒酣之次,文靜憤然發怒,以刀擊其柱曰;“不斬裴寂這賊匹夫,非大丈夫!”文起急以手掩其口,曰:“勿得亂言!此非吉兆也。”早有僕人將此言私報於寂,寂甚忿之。至是武周入寇,文靜出使澮州,劉弘基被執,文仲敗死,寂遂譖於帝,言文靜與賊相通,被侵奪諸郡不以奏聞,無兵救援,使王師敗績,又累發怨言,誹謗聖上。帝聞之大怒,遂下文靜獄中,復遣裴寂與蕭瑀二人往獄訊之。文靜曰:“吾昔居太原大將軍府,受司馬之職,與長史略等。今寂已僕射,居於甲第,寵齎不貲。臣之官職,賞賜特與眾人一等。吾家囊篋卻無贏餘,誠不能無少望,只此便是。若言吾有反意,何人證見?”二人回報於帝,帝曰:“文靜此言皆怨望之語,反情實矣,尚用誰為證見?何得無罪?”時李瑀在側,與蕭瑀力爭,明文靜不反,帝終不聽。次日,秦王入見,為文靜固請,曰:“昔在晉陽,文靜先建非常之策,事成乃告與寂知之。今寂位反居其上,寵任日隆,故懷怨望,實非敢反,當以十世宥之。”帝素疏忌文靜為人,顧謂秦王曰:“此人橫暴,今若不除,終為後患。”秦王唯唯而退。裴寂又進曰:“文靜為人多權詭,而性猜險,忿不顧難,醜言怪節,已暴驗矣。今天下未靖,恐為後憂。”帝意遂決,遣人獄中取出,牽至長安市上。文靜撫膺嘆曰:“‘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果不妄語。今日吾死,得其證矣。”遂引頸受刑,年五十二歲,時武德三年夏四月也。史官有詩讚雲:昔年文靜振關中,始自太原立大功。

凜凜唐朝謀略士,巍巍當世納言公。

時來首建非常計,數盡鹹稱說不忠。

裴寂譖讒傷義氣,令人哀怨淚痕紅。

是日斬了文靜,時天昏地暗,折水揚沙,滿城百姓皆為之下淚,嗟嘆不已。帝令文靖屍首用棺木盛之,遷葬長安城外。

早有細作報入金墉城來,王世充大喜,曰:“劉文靜已死,吾無憂矣。”左右問其故,世充曰:“唐只此人是智略之士,而不能用,是天不欲令其平一天下也。”遂自驕大,乃矯越王侗詔,設以九錫,冕有十二旒。建天子之旌旗,金輦車駕,附以六馬,備五時之副車。旄頭雲罕,舞八佾,設宮縣,出入警蹕。時有術士桓法嗣自言能決讖語,乃上孔子《閉房記書》一部。書上有一男子,手持一竿,驅羊於前。法嗣說於世充曰:“隋,楊姓也,幹一為王,王處於羊之後,。乃大王代隋之符明矣。”法嗣又上莊周《人間世德充符》上下二篇,言與大王名協,明受符命,德被人間,為天子也。世充大喜,曰:“此天命也。”遂拜法嗣為諫議大夫。世充恐人不信,乃令軍士羅取飛鳥,書符命於帛,繫於鳥頸,放其飛,下令有能彈捕得鳥而獻者,亦拜官爵。百官勸進,時納言蘇威年老,致仕在家,世充以威是隋之大臣,素有名望,每奏表必署威名。世充於東都之地,諸將皆有尊世充為帝之意。且看其事如何。

總批:文靜首倡大謀,賞不酬勳,又以讒死,而太宗不能力救,何也?曰:非不能也,不敢也。文靜晉陽引寂見世民之時,有漢高、魏武之比,而未嘗歸心高祖;寂則高祖所厚,而世民所薄也,其不敢力諫為是也歟?為文靜者,功名已著,而不能引退以全身,其才雖高,而識則淺矣。

隋唐兩朝志傳

第四十四回 廢越王世充篡隋

此時世充知眾將有推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