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1 / 4)

小說:古今奸海 作者:無組織

擴張之用,並索取蒙古良馬做為回報。王振暗地裡與蒙古人打得火熱;出於私情,在與蒙古人的國事交往中,他對蒙古貢使給予最惠待遇,加禮優待。明朝外交制度規定:蒙古每年到京來的貢使人數不得超過五十人。而蒙古人為了多得賞賜,每年都多派貢使人京;王振只要蒙古人多給好處,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在乎國家財物的流失,法規被破壞。正統十四年,蒙古竟派了兩千人組成的使團赴京,還嫌不足,在上報人數時又多報了一千人,想冒領三千人的賞物。這次,王振因為蒙古人送給他的禮物不滿意,堅決不允許蒙古人佔便宜,他指示部下按貢使的實際人數發給賞物,並拚命壓低蒙古貢馬的價格,僅付給應付錢款的五分之一。蒙古貢使又惱又羞,回去向太師也先訴委屈。也先聽了,勃然大怒,決意報復,便糾集諸部,招募了兩萬騎兵,親自掛帥,舉兵南犯。

蒙古人本來就驍勇善戰,此次更是兵精馬壯,士氣高漲,不幾日,蒙古兵長驅直入,勇不可擋,明朝邊防軍節節敗退,北部軍事重鎮大同成為虎口之食,於是邊報頻傳,連連告急。

王振為了掩飾自己的罪責,恨不能趕快平息這場戰亂,但他對軍事卻一竅不通,異想天開地慫恿英宗御駕親征,以天威震懾也先,迫敵退兵。英宗也認為自己是真龍天子,定能馬到成功,便急於一顯身手,他也不與朝鉅商量,輕率地作出了決定,下旨詔示群臣。文武朝官聽到御駕親征的詔令,萬分吃驚,其程度不亞於接到邊地告急的情報。兵部尚書鄺野、侍郎于謙及支部尚書王直苦勸英宗千萬不要親自率兵出征,其言發自肺腑,入情入理,陳述道:“天氣炎熱,旱氣未回,青草供應不足,水泉猶塞,人畜所需,確有困難。況車駕遠行,四方急奏,不能既達。其他不測之禍,難保必無。”請求英宗選派干將援救大同。可是,英宗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只受王振一人蠱惑,當即下令:如有再進諫者,殺無赦!

第二天,英宗聚集了五十萬人馬,帶著一百多名文武官員,倉促起程。

由於備戰不足,指揮不利,明軍在行進過程中幾次出現嚴重失誤,兵部尚書鄺野被亂軍濟下戰馬,跌成重傷;不少軍士因糧餉供給跟不上活活餓死;加之不斷傳來前線戰事不利的訊息,軍心渙散、士氣頹喪,隨駕大臣幾次懇請英宗迴鑾,都被王振阻止,他不僅當面辱罵勸駕的大臣,還罰他們跪在草地上“反省認錯”。

到達大同後,聽說周圍有伏兵,貪生怕死的王振慌忙傳令軍隊撤出大同,數十萬人馬爭相撤退,軍容大亂,自相踐踏。也先乘機奮起追擊。

王振開始命令軍隊向他的家鄉蔚州撤退,他打算藉此機會讓英宗及文武官員看看他在家鄉建造的富麗堂皇的宅院,炫耀一下自己的權勢。走著走著,王振又後悔起來,他想到幾十萬兵馬遠道而來,又缺少糧草,到了蔚州,難保不拿他家莊田裡的莊稼充飢。於是,他又改變命令,改道東行,急奔宣府。

王振把五十萬大軍呼來喚去,使兵士疲憊不堪,滿腹怨言。更糟糕的是,貽誤了軍機,為敵人爭取了時間,明軍退至狼山,便被也先追上了。為了掩護英宗撤退,成國公朱勇率領三萬勇士奮勇抗敵,不幸陷入重圍,為國捐軀。

王振跟著英宗逃命,逃到離懷來縣城約二十里的土木堡,王振突然發現載有自己私人財物的一千多輛軍車尚未跟上來,為了不使自己搜刮來的東西受損失,他不顧皇上及數十萬將士的安危,下令就地宿營。大臣們進言應該入城宿營,王振將意見壓下不報英親。

只一夜工夫,也先率兵逼近,控制了土木堡周圍的交通要道,包圍了英宗和明軍。

土木堡地勢較高,缺少水源,幾十萬明軍飢渴難耐,咽喉冒火,士兵們怨聲載道,罵不絕口。王振見局面有些失控,害怕有人拆穿他的底細,就嚴禁大臣們接近英宗,他和幾個心腹寸步不離英家左右,把英宗嚴嚴地矇在鼓裡。

蒙古兵發動了幾次進攻,都被明軍擋了回來,也先感到兵力有些不足,便使用計謀,打算智取。他派人前去講和,走投無路的王振毫不懷疑此中有詐,當即滿口答應。趁明軍放鬆警惕之機,也先指揮蒙古騎兵殺人陣營,將明軍殺得落花流水,毫無準備的明軍暈頭轉向,頃刻之間,數十萬大軍全線崩潰,個個抱頭鼠竄,哭爹叫娘,爭相逃命,又有許多人互相踐踏而死。半數以上的將士死在亂營之中,剩餘的二十幾萬人馬、連同作戰物資、武器裝備、統統成為也先的俘虜和戰利品。

眼見幾十萬大軍毀於一旦,英宗及隨行的文武官員失聲痛苦,英宗護衛將軍樊忠怒火中燒,一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