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的股本須於本月21日前交清”。由於商股原本籌資就有困難,加以須在十天以內把款繳清,更加無辦法辦到,只得放棄,而官僚資本獨享增資權利。孔祥熙憑藉擁有股份的絕大多數開始完全控制中國興業股份公司,胡氏兄弟們失去了對公司的發言權。但這僅僅是孔祥熙初試牛刀。
不久孔祥熙又提出新的要求,要把華西興業公司及華聯鋼鐵公司、中國無線電公司全部納入中國興業公司。而這一問題在商談投資的過程中,孔都故意迴避,每當談到新企業的組織問題時,他都含糊其詞地說:“這個問題好解決,共同的目標都是在於合力建成一個大型鋼鐵企業。”華西的人聽了以為是僅指擴建華聯鋼鐵廠而言,不涉及其他的企業。沒想到孔竟在1939年2月4日在範莊官邸召開的一次籌備會上提出上述“三個組織合為一個公司”的建議。華西人感到吃驚繼而堅決反對,只同意以華聯鋼鐵廠與官僚資本合組中興,其他企業保持獨立。孔則堅持要華西全部企業都加入,以免日後發生“肘腋之患”。實際上這是孔祥熙在實施鯨吞之策。
看到以疏通說理的辦法難以說服華西服從,孔祥熙於是搬出權力這張王牌逼迫華西。他在由財政部、經濟部批覆的投資公文中,以威脅的口吻提出“鋼鐵、電業、礦業均屬重工業,與抗戰建國息息相關”,必須由“華西、華聯、中電三公司合組中國興業公司”,並說“此舉深荷總裁(指蔣介石)讚許。”胡仲實覺得硬鬥不行,只好妥協,經過協商,孔只勉強同意華西可以獨立,其他一律歸併。為了掩蓋自己的鋒芒,孔還囑由胡仲實等以發起人的名義,將籌組中興的經過情況,呈報行政院批准,好象這主意不是由他而是由胡仲實提出似的。
1939年7月1日,中國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終於成立了。在此之前,華西公司雖一直受孔的支配,但他們總覺得依靠自己原有的企業管理和工程技術的班底,有資格獲得“中興”的經營管理權。他們把這一願望寄託在“中興”公司的人事安排上面。但孔祥熙的一條公司章程就把他們的夢想擊碎了。這第十八條章程規定:“本公司各股東每股(一百元)有一表決權;一股東而有十一股以上者自十一股起杜裡舒(HansDriesch,1867—1941)為現代活力論代表。,每五股有一表決權;一百股以上者,自一百零一股起,每十股有一表決權。”照此計算,官股共佔九千八百五十一權,商股共佔二千三百十一權,而董事、監察的當選,是以得票的權數多寡來決定的。這樣在選舉中當然對官股、對孔祥熙有利。因為官股佔有23個董事席位中的16席,超過三分之二,所以在第一次董事會上互推的常務董事十一人,官僚資本佔了九席,商股僅得二席。儘管孔祥熙會前為避免“清一色”之嫌,曾表示說:“董事會應儘可能多有一些四川朋友”,但選舉結果仍沒有把這話反映出來。
至於董事長人選,華西當然不再敢爭了,心裡都明白這非孔祥熙莫屬。但孔卻故作“謙虛”,股東大會雖選舉了他,可他並不急著要出來,而硬要等到徐堪找胡仲實等聯名“上書擁駕”才珊珊就任。而且一任就達十年之久,直到蔣政權覆滅為止。在這期間孔始終保持住對董監會的控制局面。公司的總經理、總會計都由他的人擔任,而讓不太重要的協理、總工程師職位給華西人擔任。不僅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越加放任地安置私人,盤踞於各部、處、室。傅沐波更是大權在握,獨斷專橫。而商股在職的主要負責人胡仲實、胡叔潛、胡子昂則受到上下一致的排擠,逐漸被冷落,胡子昂後來曾乾脆辭去協理一職。原來從華西調到“中興”的技術人員又被分化收買,日益陷於孤立,紛紛拂袖而去,整個企業即被以孔為代表的官僚資本所控制。
華西人就只能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企業被一步一步地蠶食掉,而毫無辦法
“三不公司”股市奪利
1935年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里人頭攢動,人聲鼎沸,拍賣聲,吆喊聲、詢問聲匯成一曲緊張而又煩躁的追求金錢的交響曲。證券的每一瞬間的行情,都會在這一“交響曲”中及時地表現出來,它的每一個旋律和每一個和聲都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的神經,並隨著它的傳播而波及更遠範圍的人們。一天股市的行情裡突然跳出一匹“黑馬”,價格一個勁地往上升,成了引人矚目的中心。大家驚奇地注視著它在黑板上不斷變換的數字,從中似乎悟到了一些什麼,都紛紛地掏出鈔票大量買進。這匹“黑馬”就是“民國二十三年關稅庫券”,簡稱“二三關”。隨著買進的人的增多,一場圍繞著“二三關”而展開的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