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工農革命軍本身也缺乏數十萬部隊大規模作戰的經驗。最後也爭論不出一個什麼結果,所有人都瞅向司令員柴慶國,希望看看他的意思。
柴慶國不負眾望,他說道:“我的意思是18軍派遣兩個師,一南一北的對北洋軍呈夾擊的姿態。原先的作戰計劃裡面就這麼計劃的,咱們不妨就這麼執行一下。”
“柴司令,要是想什麼都做到萬全,那很可能最後什麼都拿不到。”楊寶貴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柴司令,這麼幹是不是有些刻舟求劍的味道。”18軍軍長有些不太能接受。
柴慶國覺得這兩種說法挺有意思,楊寶貴是覺得柴慶國不夠果斷,而18軍軍長是覺得柴慶國因循守舊。柴慶國笑道:“同志們,我不太可能同時犯下左傾和右傾的錯誤。我其實比較贊同顧璐同志的想法,既然戰局變了,我們的部署也要變。之所以這麼做,是要看看北洋軍下一步準備怎麼辦。而且吳佩孚的表現讓我覺得他只怕是比咱們想的更糟糕。就算是沒有和空軍接觸過,也不可能在行軍中鬧出這麼大的笑話啊。”
工農革命軍是軍事首長對軍事行動負責,即便是政委也不能干涉軍事行動。如果政委覺得軍事首長指揮不當,能力不足,可以召開黨委會解除軍事指揮官的指揮權,而且再推選出新的軍事指揮官,但是在政委正式透過黨委決議接掌指揮權之前,軍事行動必須服從軍事首長的命令。
所以心中有再多的疑惑,既然柴慶國已經下令,同志們也就不再固執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