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隊形對地形要求很低,大部分複雜地形都能運動得起來,且其陣型變換非常容易。此外對投石機等集中火力傷害的規避能力明顯增強。但是因此帶來的弊端就是由於密度不夠,不利於抵擋騎兵衝擊。
不過聖威爾人別出心裁地在聖威爾重步兵大方陣之間的間隙中佈置了一定數量的聖堂武士。
這些聖堂武士可以說是聖威爾聯合公國的真正頂尖力量。聖堂武士裝備的是當時大陸最好的賽格蒙塔胸甲,由多層鐵片疊加製作而成,有著強大的防禦能力,缺點是較重,不利於衝擊。聖堂武士通常是一個重騎士佩四個扈從,被稱為“夥伴戰士”。在進攻時,扈從戰士會跟隨在聖堂武士的身後,保護其左右,同時不顧自身危險,從下部對敵方騎兵發起攻擊。
整個聖威爾步兵大方陣,可以說是以重灌步兵為主,聖堂武士為主要作戰力量的一種構成,整個大方陣分外三列式排布,層層遞進,具有強大的持續作戰能力。
只是這種步兵方陣對騎兵的衝擊防禦依然有所欠缺。騎兵在對抗這種戰術時,戰鬥模式往往會變得千篇一律:先用少量裝備標槍、弓箭的輕裝騎兵遊離於方陣外先行接敵,盡力干擾敵軍方陣的整齊性,等雙方方陣湊得夠近時用長矛互戳。待到對方的陣形出現散亂時,就集中精銳騎兵組成尖刀陣形,從對方的側翼進行狠插。重步兵方陣一旦被切割開來,基本作戰能力就會被癱瘓。
因此這樣的重步兵方陣通常都擁有“側翼恐懼症”和“騎兵恐懼症”。
後來是曼巴菲斯特大帝用拒馬代替重步兵前鋒線,解決了騎兵衝擊的問題,但隨之而來的,是重步兵的移動攻擊能力越發薄弱,聖威爾天性的擅守不擅攻由此可見。
不過不管怎麼說,在方今大陸上,純以兵種和陣地戰而論,無人能強於聖威爾甲士。
由於米特列城根本沒有可依賴的城防,如今聖威爾擋住西蚩鐵騎的希望,也就在他們賴以自豪的重步兵方陣上了。
對於西蚩人來說,能否打破這個由一層層鐵甲包圍起來的鐵客武裝,正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整個米特列城城外,十萬聖威爾軍人,一萬五千聖堂武士,再加六萬扈從,已經構成了米特列最後的防禦力量。
一旦讓草原人擊敗這支隊伍,那麼短時間內,聖威爾將再拿不出任何象樣的抵抗力量,除非斯波卡約能肋生雙翼,從巴斯拉飛回米特列。
“上帝啊,請您保佑您的子民。”戰場的大後方,米特列城內,亞歷山大·奧布賴特教皇向上蒼誠心祈禱。眼前敵人浩大而壯觀的軍隊陣容嚇得他瑟瑟發抖,可惜他身為教皇,不得不出來鼓舞大家,激勵士氣。只是他舉目都是無邊的煙塵,耳際充滿恐怖的吶喊,腳底更傳來隆隆的微顫,他人雖然在戰場,卻嚇得連看都不敢看一眼,只能跪倒在地上不停地祈禱,只可惜這一次,上帝他老人家依然無動於衷。
不同於農耕文明世界裡的職業化軍人,西風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基本上實行以部落為主體單位的部落兵制,即使同為一族戰士,同樣以部落劃分,所有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子全部當兵,下馬牧畜,上馬攻戰。
在進行戰鬥時,隊伍的編制基本上也是按照牧戶、家族、部落等體制進行編組。在血肉紛飛的戰場上,身邊不是至愛親人就是鄰居好友,參戰的戰士也格外勇猛,相互間的協同配合不遜於任何久經訓練部隊。
由於草原人作戰素來習慣拖家帶口,一旦失敗,不僅自身難保,連帶著自己的家人都會跟著遭殃,因此草原人經常在面臨死戰惡戰時能發揮出極大的戰鬥力,拼死打敗對手。再加上早在赤帝的祖父主政期間,就將賞罰條文化、細化,同時更是將連坐制度引入戰爭中,任何戰場上的怯懦行為,不僅本人將受嚴酷的處罰,其家人、親戚甚至鄰居都要受到牽連。這使得西蚩戰士作戰時更加的飈悍勇敢。
一方是以家族部落為意志核心,一方則是以宗教信仰而無畏獻身,原始生態下的生存本能與文明時代的迷信麻醉,即將進行一場最強烈的碰撞。
一方若暴風烈焰,激情如火,縱橫來去;一方若熱點書庫寒冰,陰沉冷靜,不動若山。
無數面大大小小的旗幟,繪滿了各個家族部落的圖騰幟,乍一眼看上去,就軍容而言,草原兵比起聖威爾軍差得太遠。
可是下一刻,當進攻的呼哨響起時,鋪天蓋地蜂擁而來的西蚩騎兵,帶給人們的是死神的狂暴。
草原騎兵在陣地進攻上,有他們獨特的方式。他們在軍紀,陣容和兵種上都是出了名的不嚴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