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上他們散漫放縱,陣容上騎兵並不過份追求統一協調,更加強調衝擊力,甚至在兵種上也是完全的自由發揮。最前排衝鋒來的草原騎兵,手裡舉著的是各色武器,長矛,鋼刀,狼牙棒,戰錘,各種輕重武器應有盡有,全憑個人喜好。
相對於思維嚴謹、講究科學分工的文明世界裡的正規軍,草原遊牧民族的分工是如此的不明顯,他們的騎兵結合了射手與衝擊之長,他們在賓士的馬背上仍然能夠彎弓射月,且非常精準。
拋棄了過於浪費箭支的區域性射擊,草原人從來都是使用精準式射擊的好手。
在戰馬激踏土地的同時,只聽無數聲弓弦齊響,一支支利箭兇猛地飛向聖威爾的重步兵大方陣。
帶著死亡的呼嘯,利箭以刺破蒼穹之勢在空中交錯成漫天的箭雨,兇狠地落在聖威爾戰士的胸膛,手臂還有盾牌上。
他們的箭兇狠霸道,勁道極強,即使是重盔甲也很難抵擋。隨著箭雨的撲至,無數的慘呼聲在重步兵方陣中炸響,一團團血花在大方陣中一朵又一朵的盛開,彷彿人間最美豔淒厲的鮮花盛開。
在固定的土地上作個神射手已經很難了,而在高速運動的戰馬上射箭又難了一倍不止。不過經過與生俱來的生存訓練的草原戰士卻作到了這一點,這種絕活正是遊牧騎兵的可怕之處,是他們在戰場上長勝不敗的重要原因,遠了搭弓射箭、近了揮刀捅槍,來如風、快如電,任何軍隊碰到他們都要頭痛不已。可見軍事的發展程序中,分工並不一定意味著科學,綜合有時候反而更加重要。
相比之下,擁有良好的陣形體系,最好的盔甲防禦的聖威爾步兵方陣,在遠端射擊方面卻有著無可彌補的缺悍。他們缺乏足夠的射手與敵人對抗。
不過對於這種狀況,聖威爾人也自有他們的應對方式。
“密集陣形,抬盾!”一名聖威爾步兵指揮官聲嘶力竭地大喊著。隨著他的一聲大喊,數十上百名中基層指揮官紛紛將命令傳達下去,整個碩大的軍陣若精密機器般轟然運轉。
大批計程車兵按照事先訓練好的過程開始挪動。他們並不是向前衝鋒,反而由分散形步兵方陣立刻轉成密集形方陣。同時所有的盾牌互相拼組,呼啦啦一大片步兵盾同時舉起,幾乎不留縫隙地將步兵戰士們掩蓋在盾牌後。這正是聖威爾人招牌陣形鐵龜陣,當年淺水清救出護糧隊時用過的陣形。
鐵龜陣是聖威爾的看家法寶,只不過被天風人學為己用而已。
充分利用自身重灌鐵甲厚盾的優勢,聖威爾軍將自己的防禦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草原騎兵的弓箭殺傷頃刻間變小,只有少許流箭能夠透過縫隙射傷盾陣中計程車兵,卻無足輕重。
不過草原騎兵可不是隻會馬上射箭這一手。
對付重灌甲士的鐵龜陣他們同樣有自己的獨特手段。
第一波三千名草原騎兵,在瘋狂馳突靠近聖威爾重騎後,陡然從身後亮出無數明晃晃的標槍。這種標槍柄短刃長,卻鋒利無比,這種投槍的威力相當驚人,由於有戰馬飛馳所帶來的衝力,加上投手擲出的力量,長槍自身的重量,殺傷力相當驚人。
一支支投槍瘋狂地投向聖威爾重步兵,擊穿他們的盾牌,將他們牢牢釘死在地上。
不過聖威爾人的反擊也在此刻開始,他們也有投槍,儘管擲出的力道明顯不如對方,但草原騎兵的防禦手段卻也相對薄弱許多。
雙方几乎是在等價交換生命,彼此各自先用投矛展開了一場中距離的大戰。一批草原騎兵被擊落馬下,無主的戰馬瘋狂亂跑,然而大部分的草原騎兵還是靠近到了重步兵方陣前。
令人驚奇的是,遊牧騎兵在衝鋒到步兵方陣身邊後,並沒有按慣常戰術那樣採用鑿穿突擊的方式硬衝強打敵軍,反而從身後抓出一條長長的繩套,揮手用繩套圈住了步兵方陣前的拒馬,然後轉身回竄。飛快趨馳的戰馬帶著繩索,輕易地就將深插入地的木樁拔斷或者拉出了土地。
有些聖威爾的戰士不忍心自己費了一個晚上工夫建立起的木樁被這樣破壞掉,他們跑上前去意圖砍斷繩索。
草原人果然是精於騎射的馬上箭手,就在高速疾馳的坐騎上,他們突然彎弓搭箭,回身返射。這些跑出去的重步兵們措手不及,紛紛中箭倒地。
就這樣,草原遊牧騎兵只用了寥寥數次這種衝鋒,用了不到千人傷亡的代價,就將聖威爾重步兵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拒馬屏障完全拆毀,聖威爾的重步兵方陣開始直接裸露在對方面前。
這種套索戰術,正是草原人特有的打法,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