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國。為什麼是西人,為什麼擴張的不是東方。
說什麼環境原因,那是忘本人說的話。東方—開始也不是現在這樣。別的不說,單說歷史上開發江南。
而在開發前,瘴氣便是繞不過去的坎。那時候的江南可不像現在這麼美好,什麼魚米之香,那是想的美。
產生瘴氣的原因主要是動植物,特別是動物死後的屍體,加上熱帶氣溫過高,地多雨水,氣候cháo溼,有毒的腐氣不能揮發,沉澱於地表,人從上面經過,吸入毒氣致病或死亡。
還有一種情況,南方多蚊蟲,生活在這種惡毒的環境中,攜帶著大量惡性瘧疾病菌,往往一大團飛過後就象帶著一團死氣,人們被其叮咬,發生大規模的瘧疾,因為認識落後,人們也稱它為瘴氣。甚至一度將吐蕃的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反應也稱為瘴氣。
後者居多數,郭逵南伐交趾,雖將交趾打得老實了,多有兵士死亡,正是中了後來的瘴氣,也就是蚊蟲叮咬產生的瘧疾而死。但也不可以忽視前者,除了瘧疾瘴外,確實存在著各種古古怪怪的氣瘴。按季節分,chūn為青草瘴,夏為黃梅瘴,秋為新禾瘴,冬為黃茅瘴,按症狀分,又有冷瘴、熱瘴、啞瘴等。依植物命名的桂花瘴、菊花瘴,依動物命名的有蚺蛇瘴、孔雀瘴、蚯蚓瘴、鴨蟲瘴、黃蜂瘴等,還有瘴田、蒙沙、水瘴等。
瘴氣發作時又有形與無形兩狀,有的燦如雲霞,有的如濃霧,無形的多有異味,或腥風四起,或異香襲人,這些不正常的情況皆是瘴氣。最可怕的是瘴母,初起時在林間燦爛如金光,shè入半空,復墜下來,作小彈丸狀,漸漸飄散若車輪狀迸裂。五色遍野,香氣逼人,這種瘴氣裡多含有巨毒,人受之輕則重病。重則死亡。
到了宋朝,這南方的瘴氣依然廣泛,從福建到江西到川南,往南去皆有之。
當地百姓防備的手段,是飽食行路,飲酒,一為身體健康能抗得住,二為怯寒,其次夜息時儘量居於高處,不解開衣服。閉緊門戶,有種種傳說。實際有科學道理的。減少蚊蟲叮咬,杜絕瘧疾來源。
要麼多喝涼茶,大約不是王老吉的配方。性質差不多,滋養腸胃,多服薏苡仁,輕身闢瘴,或者多嚼檳榔子,也可以怯瘴。或者多燒雄黃蒼朮之類,薰除空氣中有毒的毒氣比例。後來明清時士兵多抽菸。道理是一個性質,用菸葉燃燒的氣體驅逐周邊有害的氣體,闢除瘴氣侵害。
就是這樣。冒著生命的危險,—點點一步步改造了江南。一直到把江南改造成風光秀麗的魚米之鄉。但是在宋時,例如陽朔南部地區,乃是後來中國最有名的風景區。此時卻是宋朝有名的大殺場。其當時到底死了多少人?就是官府也沒有—個準確的數字。
這就不由讓人懷疑了。這再差的環境又有什麼比死亡更差的環境?這麼差的環境下,為什麼東方人選了一條死亡開發之路,而不是沙俄的開拓之路,更不是西方的殖民之路?—件是巧合,那麼多下來都是巧合嗎?
一個可以把殺人於無形的土地改造成江南水鄉,可以想象一下。農業:水稻栽培技術有了提高,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推廣普及,南方稻米產量超過北方。北方粟、麥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廣泛使用。圍湖造田;手工業:東晉南朝養蠶繅絲技術比前代大為提高,荊州、揚州是江南絲織品生產最多的地方。江南織錦技術得到普及與提到。揚州、荊州的冶鐵水平也很高。制瓷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瓷器成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燒製技術都很有特色。紙的生產不僅質量精美,而且數量很大。這一切都移到亞馬遜熱帶雨林,是否就直觀多了。—個沒有任何現代化工具的民族,用人命一點點改造了亞馬遜熱帶雨林。這時候再回頭看歷史,是不是就不覺得華夏這樣是理所當然了?
不修真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冥冥之中自有主宰。
那麼這個主宰是哪個,自然也就是一目瞭然了。
一個連死亡都阻止不了的民族,卻硬生生讓人掰彎了。與其說是歷史的慣性,不如說是命運的算計與力量有多麼強大,畢竟歷史上的偶然實在是太多太多。除了土地,還有更多形形色色的改變,寫也寫不完,說也說不完。
徐耀祖的選擇是他自己的選擇嗎?不!這個世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可是許仙明明張大了雙眼,卻什麼都沒看到。這—次,他連看到命運出手,都沒有看到。他的心立即沉了下去。
擁有帝王金瞳,可以看到命運了。他以為是這樣,但是這一下絕不亞於當頭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