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2 / 4)

的成套的領導班子,到這時為止,都被他趕走了,以後要靠誰幹活兒,還真成了問題。

自力更生,物極必反。這8個字互不搭界,卻是這時趙禎的心理和選拔宰相的標準寫照。他決心按照自己的心靈走向來挑人,朝廷的辦公氣氛必須像開封雪後的開寶寺13級木塔之巔一樣,安寧又清靈。這就要在選人方面慎之又慎。

新宰相必須沉穩、善良、睿智,並且經驗豐富,歸納為一句話,就是資深。

資深到無與倫比。半個月後新官上任,就連樞密院也一體更新。人員名單如下:首先是一個改革,沒有首相和次相了,兩位宰相王隨、陳堯佐並列,不分大小;參知政事有三位,韓億、程琳、石中立(英明,再分派掐架,只會是2∶1,絕不會還平手);樞密使是盛度。

看年齡,這都是一些老人。王隨65歲、陳堯佐75歲、韓億66歲、石中立66歲、程琳50歲,盛度很吉祥,剛過70大壽。宋朝宰執年齡相加,這一屆竟然接近了400歲!

這是個空前絕後的紀錄,更絕的是這些人的特色和做派。

王隨,字子正,河南人。他的履歷平淡,但極有特色,可以作為典型來證明,一個進士出身的官員,在宋朝四平八穩往上升,能達到怎樣的高度。《宋史》中他的列傳裡記載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被派到京西路擔任轉運副使,臨行前,對當時的皇帝宋真宗趙恆致謝。感謝陛下,我父母都在洛中老家,去京西路當值,正好隨時侍奉,您真的太仁德了,感謝您!

這是孝順,在當時絕不是私人的小事。就在這時,宋朝那位仁宗年間最膾炙人口的開封府尹,華人歷史中最剛正不阿的清官,還在家裡盡孝呢。人家考上了進士,卻十年不出,只為盡孝,成為舉國矚目的道德典範,沒當官,這份孝順就足以讓官員們膽寒。這是誰?包拯包青天。

回頭說王隨,另一件事就是他在仁宗做太子時,曾經與大太監周懷政有些關聯,密切的程度可真是非同小可,周懷政被殺之後,他主動交代,曾經借給周懷政白銀50兩!這是多大的數目啊,又是多麼結實的交情!

他竟然主動交代了!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多麼的謹小慎微。選他做宰相,打死都不會有當朝吵架,或者教訓皇帝的事發生。又乖又誠實,不用他用誰?

但是能力也非常的重要,這就是選陳堯佐的原因。陳堯佐首先是資深到恐怖的程度,別說是王曾和呂夷簡,就算是老宰相李迪、寇準俱在,在他面前都得自稱晚輩,他是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中的進士,早於王曾六榜,李迪七榜,是名正言順的大學長。並且要嚴重強調一下,不僅是他自己,他全家都資深得可怕。

古龍筆下的小李飛刀是“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顯赫得一塌糊塗,但和陳堯佐家比就太小兒科了。陳家是“兄弟三進士,名下兩狀元!”他哥哥陳堯叟、弟弟陳堯諮都是狀元,他家老爺子陳省華待客的時候,三個兒子站在身後侍候,弄得沒人敢登門!

但無論如何,那都是科考時的輝煌,與政治能力有什麼關係?人們能記住的,就是陳堯叟在澶淵之役時勸皇帝逃跑,結果被寇準摁倒一頓胖揍,至於小陳狀元,此時不提誰知道他是哪路神仙?這不陳二先生也得在古稀之年以後,才能站在宰相的行列之中,能力怎樣,至少競爭能力怎樣已經一目瞭然。

平心而論,韓億要稍強一些。他的強項就在於辦案,《宋史》裡他的列傳共有1304個字,前477個字就是他的辦案紀實。第一個,是他出任洋州的時候,把一個積壓多年的奪產事件了結。那是一個死了哥哥的混賬兄弟,把寡婦嫂子趕出門,再說侄子是外姓的種,以此奪產。並且賄賂地方官,讓他嫂子在十餘年裡有冤無處訴。韓億調出原始資料,找到了漏洞。當年的接生婆沒有辦案,以此為由,替寡婦把產業奪回。

第二個,就是扳倒王欽若(前有,不贅述)。除此之外,政績平平,但勝在了能和皇帝交心。不久前范仲淹上《百官圖》,把呂夷簡派系一個一個的揪出來亮相,同時推薦韓億升職,理由是積功而上,不附奸黨。卻沒想到韓億領不領情。

我不是呂黨,但也不是範黨!韓億立即進宮對皇帝表白,范仲淹跟我不熟,他說什麼我一概不知。趙禎很欣慰,這個臣子很成熟,就是他了,66歲,年齡不是問題,你就是參知政事了!

剩下的兩個是程琳和石中立。這兩人一個大名鼎鼎,一個是絕妙佳人。

說程琳,這個名字在“狸貓換太子”的戲裡是開篇的主角,那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