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3 / 4)

把剛生下來的太子救出宮去的忠義太監陳琳的原型就是他。可在現實中,他是劉太后的親信,當年的宰執以下第一人,三司使。並且在任時做過一件聳動天下的大事,他把《武后臨朝圖》進獻給劉娥,勸她改天換地,廢掉宋朝的社稷。

但轉眼間就對劉娥的家屬大打出手,王蒙正的兒子打死了一個家丁,家丁的老婆報官了。案子一點都不復雜,可說法太重大。當時程琳被降職到開封府,皇太后親自對他說,這是家丁之間的群毆,跟主人沒關係。程琳搖頭——奴僕無自專之理,就算是家丁乾的,主人一樣有罪。

王蒙正的兒子被依法處理。

第二十五章 誰是首相

這就不大好定性,到底是個反覆小人,還是個鐵面忠臣?但有個事實是最重要的,這兩件事都發生在劉娥生前,他並不是在人死了之後才耍兩面派。推算起來,趙禎是看中了他的膽量?

不得而知,但都扔到一邊吧,最精彩的人到了,實在是忍不住要快點說他。石中立,此人出身名門,太宗朝的樞密使石熙載是他的父親。這樣的家底,讓他不入科場就有了功名,不過相應的起步就低。事實上他的生平很蒼白,官方記載裡,他的列傳只有412個字,簡直是一掠而過。他的另一面就實在是人見人愛。

他是宋朝版的西漢東方朔、清朝紀曉嵐、現在的趙本山,其言其行,實在是太逗了。比如,大家一起去南御園(北宋的皇家動物園)裡看獅子,飼養員說獅子每天要吃五斤以上的肉,結果有人小聲嘀咕:“我們這些人反倒不如獅子了?”

石中立哈哈一笑,那當然,我們只是園外郎,怎能和園中獅相比?旁邊眾人絕倒。當上宰執大臣之日起,就有人警告他,現在你是兩府大臣了,有點正形好不好?別再鬧了。

卻看見他一臉無辜,把拜相詔書拿了出來,你們看,這上面寫得明明白白,敕命“可本官參知政事,餘如故。”皇上讓我一切照舊,關我什麼事?(宋朝的官職特點,參知政事只是他的差遣,他的官、職兩項與以前一樣)

對了,還忘了說盛度,盛度剛過了70大壽,比他大了4歲,卻一點都不敬老。某一天也成了石中立的笑料。那次盛度拿了一份檔案進政事堂,剛要上交,石中立突然出現,一把搶了過去,煞有介事地問:“誰寫的?”

太嚴肅了,盛度當時就有點懵,小心翼翼地以官方語言回答:“度撰。”盛度嘛,度撰,卻不料身邊鬨堂大笑,樞密使大人亂寫的以上就是這些老人們的複雜身世以及快樂生活。他們馬上就讓趙禎看到了什麼才是中國傳說中既慈祥又博學還特別和藹的老人們的真實本相。

天殺的,儘管為人要厚道,也仍然要看清,人到老年,往往又貪婪、又狹隘、既愛生病,還特別的會罵人,一點正經事都做不動了,還絕對的自以為是!

先從他們的日常工作說起,老人幫們真正做到了嚴肅、認真、積極、活潑,把中書省政事堂變成了一個讓人無法捉摸、應接不暇的精彩世界。

說嚴肅,兩位首相大人王隨、陳堯佐以身作則,每天上班之前都要先練習一下怎樣使面部神經壞死。兩人見面必定鐵臉相對,火花四射。理由很充分,從拜相制頒佈時起就埋下了導火索——咱倆到底誰小誰大?

誰是首相啊?

看年歲,陳堯佐大了整10歲,那可是花甲之年以上的10歲,多不容易。看資歷,陳大學長是當時所有進士的前輩,再看能力嗯,能力就算了,兩人實在差不多。從哪點上陳也要先於王吧?但王很不服,以詔書為證,皇帝親提,王隨名列中書第一人,當然我是真正的首相!

於是兩人見面就掐,掐完了就生氣,一氣就病,病了就告假,休息好了繼續掐。如此惡性迴圈,趙禎也拿他們沒辦法,堂堂天朝上國,怎能讓宰相帶病工作?於是皇恩浩蕩,特詔王隨五日一朝,幾乎是一個星期只上一天班,至於陳堯佐,更是有樣學樣,更上層樓,誰讓他更老10週歲?

週而復始,怒極而笑,當時人稱“中書翻為養病坊”,整個一個療養院!

再說認真。古語有云——少年戒色、中年戒剛、老年戒貪。可見這是人類通病,所以犯了也就犯了,誰還真是聖人呢?但問題是你別認真的犯病啊!這些老人們對正經工作的態度非常統一,那就是儘量不生事,誰也別挑刺,我們都老了,要平安地保住晚節。

另一方面,就是都極其地慈祥。他們生了那麼多的子孫後代,都得在死之前安排好後路才行。具體表現,王隨照樣走在了前頭,他不僅提拔自己的子孫,還把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