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豐美的地斤澤地區紮下了營寨。就在這裡,西夏人的反抗開始了。
這個党項青年的名字叫做李繼遷。
從開始就是仇恨,回顧一下党項人和宋朝人的歷史——趙匡胤剛剛登基,當時的党項首領李彝殷就立即遣使上貢,並且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彝興,來避趙匡胤父親的名諱,同時貢獻大批的党項戰馬。
到了李彝興的兒子李光睿,不僅四時上貢,奉獻戰馬,而且還奉命向北漢挑戰,來配合宋軍的行動。等到趙光義登基,他又主動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李克睿,來避趙光義的諱。
李光睿死,其子李繼筠完全繼承祖、父兩代的恭順原則,把宋朝當上國天子崇敬,可惜死得太早,兩年之後,党項人的首領就變成了他的弟弟李繼捧。
李繼捧更上層樓,把党項全族當了貢品
而宋朝人給了党項人什麼呢?不過就是一句口頭的允諾——“許之世襲”。我准許你們可以在自己的故鄉,自主地生活。
現在,連這句話也過期作廢了。
由此可見,党項人沒有半點對不起宋朝的地方,甚至連一點點的失禮冒犯都沒有。這是之後千百年間所有的史學家都必須承認的事實。可是上國天朝卻欺侮了他們,趁他們出了一個民族敗類的時候,迫不及待地搶奪了他們的家園。
是的,你可以說,國與國之間沒有道義,只有利益,趙光義遵循了帝王之道,他的強取豪奪很正常。那麼,西夏人的反抗以及他們的報復,也就再正常不過了,在這之後的百十餘年間,無論人家做出了什麼,宋朝人也應該無話可說。
第九章 天國逆子
但是在當時,一切還都剛剛開始,正是見利不見弊的時候。宋朝君臣彈冠相慶,剛剛開始笑,結果更大的喜訊從天而降。
當年的九月份,遼國的皇帝耶律賢突然病死了,年僅三十五歲。而且絕妙的是即位的人不是他成年的弟弟,而是他才十二歲的兒子耶律隆緒。這樣的一個小孩子懂得什麼?遼國的皇權落在了他的媽媽,皇太后蕭燕燕的手裡。而這位皇太后,當年卻只“高壽”二十九歲
完蛋了,不說當時的契丹人和宋朝人是怎麼想的,蕭燕燕本人是當眾哭了——“母寡子弱,族屬雄壯,遼防未靖,奈何?”
當真是奈何,裡裡外外,從此你就要當家了,尤其是不管遼國內部是不是服你,至少南邊還有一位大宋皇帝!真是空前的利好,一連串的喜訊讓宋朝人心花怒放,但趙光義本人卻愈加沉穩,他在觀察,首先看幽州。自從皇帝耶律賢死後,遼國南面的第一重臣耶律休哥也消沉了。他再不出戰,只縮在幽州城裡,把自己的窩修了又修補了又補,甚至都安分到了宋朝的馬、牛放牧時偶然跑過了國界,他都會派人送回來
這一切都說明了什麼?別去翻書,就假想一下自己是公元九八二年時的宋朝人。很簡單吧,遼國空前虛弱,機會來了,用一句曾經流行的話,就叫“趁你病要你命!”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但是不忙,抓了滿把好牌的趙光義一點都不忙亂,他坐在開封城裡,安靜地觀察著遼國接下來的走向,他有很多的事要做。首先他得把新得的党項五州消化掉,還有,這時的軍隊也不是當年遠征燕雲的時候了但是一切都非常平穩,就在這種平穩之中,曹彬出事了。
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曹彬,是當時的第一軍人,你發現手下的大兵們軍餉不夠,實在是苦哈哈的過不下去日子,你怎麼辦?先說啊,向皇帝要,皇帝老兒不給,你那麼多的俸祿,又是眾所周知、備受愛戴的老首長,那麼你自己掏腰包給部下們一些,是不是很講美德啊?
你信不信,這就是罪,是中國曆代所有皇帝都忍受不了的罪中之“罪”!
話說好多好多年以前,孔子他老人家突然決定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老學生子路。子路已經當官了,雖然小點,可也是一縣之長。老師問——子路,來,報告一下你的政績聽聽。
子路想了想,什麼是老師最愛聽的呢?對了,仁愛,這是老師所有思想的最精粹所在啊。對,就它了。於是他說——老師,本縣前些日子鬧饑荒,弟子本著救人之心,未經請示,就開倉放賑,百姓們很高興感激呀。
卻不料老師瞬間勃然大怒,對他的態度就像面對著一個亂臣賊子——我怎麼有你這麼個弟子,你簡直是大逆不道!
老師,我錯在哪兒了?——子路茫然不懂。
唉,孔子哀嘆——孺子不可教也,只有天子才有資格放賑救災,你這樣做,百姓們感激的是誰啊?你在動搖民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