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個非常暴烈的賭徒,他敢於製造一些翻牌就分生死的大賭局,並且他絕對敢下注。比如說,他得到皇位時,得有多大的把握和準備才敢去玩“燭光斧影”?但他就做了,一夜之間,就搖身一變,當上了天下至尊的皇帝。
可如果不成功呢?
再說北伐。無論是太平興國四年的第一次,還是雍熙三年的第二次。他都徵調了全天下的精兵,幾乎是拿宋朝的所有,去賭遼國人的全部。並且兩次釋出命令時,都是瞬間完成,誰的話也不聽,我想做,我就做!
贏就贏得天大地大,輸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宋朝在七八年之間,兩次北伐,高梁河、莫州、岐溝關、陳家谷、君子館五大敗仗,損失了近三十萬的精銳禁軍,當年趙匡胤留下的家底完全賠光;此外再加上至少翻一倍的死於戰亂的平民數字,龐大到讓人暈倒的軍備物資支出,被遼人搶走的邊境官民物資足以讓一個人變得理智,或者說,膽怯了。
現在守護宋朝國界的,除了一些後周柴榮時期的猛將,如張永德外,是一條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西北,東至泥沽海口,沿河北平原宋、遼交境邊緣,利用河渠塘泊,築堤儲水,形成的超級泥潭。用這樣一大片半人工搞定的沼澤地,來限制契丹騎兵的馬蹄。
戰爭的主導方針,已經變成了消極防禦、堅壁清野,並且不許出戰(如代州張齊賢向潘美求援,潘美已經出動,可是還得奉命收兵)。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出兵,也只許倚城列陣,按陣圖打架,完全達到了百分之百和皇帝的內心波動相結合的默契程度。
那麼皇帝的心靈到底變成了什麼呢?
皇帝長學問了。他每天都捧著幾本流傳了兩千年,並且中國人存活到什麼時間,就一定會不斷討論研究到什麼時間的書,不停地看。
老子,《道德經》,以及同類的《莊子》等。
而且陛下變得特別的關心宗教事業的發展,一座座規模宏大、各具特色的道觀、佛寺拔地而起,看看這一長串的名字和數量吧——道教,太一宮,一千一百區,歷時二年;上清宮,一千二百四十一區,歷時七年;靈仙觀,六百三十區,歷時一年;洞真宮,二百六十五區,歷時六年;
佛教,先來三次普度,共有十七萬人獲准出家。這超出了趙匡胤時期的十倍,把柴榮當年滅佛興邦的局面完全打破。修開寶寺靈感塔,歷時八年,花費億萬貫錢;修啟聖禪院,歷時六年,建房九百間,屋頂全用琉璃瓦,所費近數千萬貫;還有同等級別的普安禪院、泗州普昭王寺僧伽大師塔、寶相寺、顯聖寺、天清寺
這些神靈的住宿樓們一個一個地建起來,宋朝有良知、有見識的大臣們再也忍不住了,他們接連上表勸阻,其中以著名的直臣、知制誥田錫的話最有力度——陛下,“眾以為金碧熒煌,臣以為塗膏釁血!”那都是民脂民膏啊
但是皇帝一不生氣,二不停止。並且在修最宏偉壯麗的上清宮,臣子們集體反對時,皇帝都說出了這樣的話——我當年做親王時,太祖對我特別友愛,給我的賞賜數不勝數,現在我拿出來,修這座道觀,為百姓祈福,不用官方的錢。
也就是說,趙光義深信神靈們、出家人能為帝國和百姓帶來安定和幸福,所以要不斷地往這上面砸錢!真的嗎?在歷史上,只有數不清的皇帝為自己的長生不老去信佛求道,沒見過有任何一個人間的帝王為他的子民去花這種沒影的錢!
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自己的需要。一個身體上、心靈上都飽受病痛折磨的人,一個靈魂裡揹負了太多秘密的人,沒法向任何人懺悔,他只有另想辦法宣洩於是祈求神明的保佑,讓國泰民安吧,別再出事了,我已經不打仗,不殺人了,能不能給我些安寧?
但是天心即民意,任何人都得為自己的行為埋單。就在趙光義的兒子剛死之後的兩個月,真正的動亂,就從西南方突然卷地而起,席捲兩川,全民皆仇,宋朝又創造了一個紀錄——在剛剛建國沒超過五十年,就像暴戾短命的秦、隋兩朝一樣,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據考證,中國的老百姓是歷史上最好管理、最服駕馭、最沒有怨言,只要有一口吃的,就絕對不會造反的一群人。
宋朝時的蜀川人,就是其中的典型。
傳說中,宋朝的子民們富足、安定甚至悠閒,可這與蜀川人無關。趙匡胤平蜀之後,把後蜀國庫,以及民間的寶貨、錢幣、布帛、糧食等等物資,全都運進了開封城。這為宋朝統一全國,甚至向契丹進攻,都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完全舉足輕重。說得有些誇張?更誇張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