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3 / 4)

)去處理辦砸了事的人(他們),那還有活路嗎?這就是趙曙的作風,置身事外,不怕事大,兩邊往死裡掐,根本不顧忌公平公正性。試問這樣搞,得是什麼樣的宰相,才能先承認自己錯誤,再去處理最多隻是技術原因上失職的醫官呢?

以韓琦的公正性?

趙曙是冰冷的,在他這裡沒有原諒,沒有理解,充滿了對所有人的一種偏執性的摯拗。在不久之後,對另一位中樞大臣的處理上更能顯示出這一特性。現在要強調的是,這種冰冷的另一種表現,就是自己永遠沒有錯。哪怕是與名義上的母親,至少是姨母的曹太后之爭上。

他也沒有錯,面對來訪的兩府大臣,他開頭第一句話就是:“太后待我無恩!”

這句話讓韓琦等人明白了這人“病”到了什麼程度,也知道了得用什麼辦法去治。聯想起初進宮時,趙曙隨身攜帶了那麼多的書籍,真是讓他們哭笑不得。

連最基本的孝、慈、禮、讓都不懂,您都學過什麼?

接下來的課程簡直是學前班級別的,宋朝頂級官場的各位大佬輪番上陣,給皇帝惡補。先是韓琦,他舉了前古聖君裡以孝著稱的“舜”。傳說舜生母早死,父親續絃,被繼母、生父和異母弟殘害,能讓他上糧倉修頂,下面收梯子放火,能讓他下井挖泥,往下扔大石頭。種種危害都沒死,舜對親人仍舊友好。

這才是“孝”。

請問陛下,現在太后有舜父母的殘暴嗎?你的行為與舜差多少?“臣正恐陛下事太后未至,父母豈有不慈孝者!”

平心而論,韓琦這番話說得很公正,在封建時代,講究的就是父母慈愛兒女盡孝,這是正常的。如果父母不慈愛,兒子仍然盡孝,這才難得。不管現代人怎麼看,當時這是正理。他正言厲色的說了這番話後,趙曙的反應也是“有所悟”。

這人開始清醒了。歷代史書說到這裡,都要盛讚一下韓琦的公正,以及趙曙的及時改過。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很搞笑,請問30多歲號稱愛書如命知識健全的趙曙居然要人來講舜的典故、什麼是孝,這是怎麼回事?真是病了,神經錯亂的話,那麼請問神經錯亂的第一徵兆就是邏輯混亂,不會想事。

他居然一說就通,馬上能改,這是怎麼回事?只能有一個解釋,他根本就沒病!

下面的事更加證明了這一點。韓琦講完,別的大臣並沒有放心,他們利用一切機會給皇帝糾正思想作風問題。人很多,挑三個主要的。呂夷簡之子呂公著、劉敞。這兩人是趙曙的御用老師,一個講《論語》一個講《史記》,屬於借題發揮,強調孝道,內容和韓琦差不多。重量級人物是司馬光,這一次他沒運用超強的歷史知識來影射,而是直接說事。

司馬光說,古君子受人一飯之恩,必當回報。現在皇太后有三項莫大之恩,陛下想過怎樣回報嗎?第一,當年仁宗立你為皇太子,太后有居中之助;第二,仁宗駕崩之夜,太后緊閉宮門封鎖訊息,等你第二天早晨來即位;第三,太后垂簾聽政,為你保證朝局穩定,等你病好上班。

這三項,有其中一個,就值得“陛下子子孫孫報之不盡,何況兼此三德。”你是仁宗之子,太后就是你的母親,奉養如果有絲毫差錯,“四海之人將謂陛下為如何?天地鬼神其謂陛下為如何?!”

這種質問何其嚴厲,弦外之音,只要不是皇帝,換作任何一個人,都是萬眾唾棄的不孝忤逆。在這種譴責式的勸告下趙曙終於有了悔改的意思,他的神智開始“好轉”。新的一年開始之後,大臣們決定讓他正式上班。這涉及到了一個很撓頭的問題。

怎樣才能讓曹太后下班呢?

這在當時的宋朝100多年以來,都是沒成功過的事。之前的劉娥實在太強悍了,差一點就穿著皇帝的制服進棺材,至死都沒有放權。聯想到當時的仁宗是多乖多孝順,再看看現在兩宮的對立,要想讓曹太后放手,其難度基本上等於勸人自殺。

為了達到目的,韓琦等人想了兩個辦法,先把外圍工作做足。第一,春天將近,大臣們請皇帝出去祈雨,保佑這一年五穀豐登,天下太平。理由很充分,也合乎以往的慣例,只是曹太后果然出面反對。新皇帝的病剛好一點,外出不大合適吧。

韓琦不陰不陽地回覆,皇帝自己覺得可以。

曹太后習慣性地下滑,皇帝服孝中,外出的儀仗素服還沒準備好呢。

韓琦突然親切微笑,那一點都不難。

至此趙曙在公眾面前露面,證明自己健康的機會終於到來了。在治平元年(公元106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