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地的軍人,有這個前提,他才有動力。趙構深受感動,從勸說升級到了讚美,再升級到許諾,說張浚又在等他,將重新商議軍國大事。愛卿,請回來吧。
這一次的信尾,趙構寫道:“今再封還來奏,勿復有請。”我再一次封還你的來信,啥也別說了,快點照辦吧!
岳飛仍然沒有動靜。
趙構終於坐不住了,岳飛想幹什麼,他想謀反,或者叛逃?不會這樣嚴重吧。只要他繼續消極怠工,長江防線就會岌岌可危。
岳飛沒有意識到他的負氣之舉讓趙構的心理波動大到了何等地步。很快,宋廷下達了一個特殊的命令,令岳飛的重要幕僚李若虛、岳家軍主將之一王貴上廬山勸岳飛下山。如果岳飛仍然不奉詔的話,李、王兩人軍法從事。
岳飛的倔強讓人震驚,到了這一步,他仍然選擇了拒絕。李、王兩人在山上勸了近六天,他始終不為所動。
最後,李若虛火了。
李若虛是北宋名臣李若水的哥哥,誰能忘了李若水先生?那位死難者,那位為國捐軀者!他的哥哥和他是一種人,任何時候都把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命運放在首位。岳飛的憤怒他很理解,岳飛的固執他很瞭解,可再這樣下去會影響國防。
他忍不住說道:“再僵持下去,於公,會耽誤國事,國家會懷疑你的用意;於私,我和王貴會受刑。哪一點是你所願意看到的?你本是河北一農夫,現在成了國家將帥,難道要和朝廷對抗嗎?”
岳飛驚醒過來,北伐是他的心願,更是國家大事,中間不知要經歷多少波折才能成功,怎能因為一點小事就自我放逐、自暴自棄呢?實在是意氣用事。想到這裡,他決定下山,並且寫奏章向趙構請罪。趙構的回信非常耐人尋味。
他說:“我沒有生你的氣,若是生氣,必定會有措施。太祖陛下當年說過,‘犯吾法者,唯有劍耳’。現在,我仍然讓你統領軍隊,恢復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