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牛皋出征,他再一次率眾先登,幾乎一個人解決了此次戰鬥。贏官人決勝,戰功彪炳。然而,有些人一直在懷疑,說他使用的武器太沉了,八十斤重的鐵錐,這是不合常理的,由此而取得的戰績更是脫離實際的。
關於這一點,我只想舉一個例子。好比我高天流雲和劉翔比110米欄,兩人都能跑能跳,可是,相比較而言,一個只是具備了基本素質,一個是神人,這能一樣嗎?
人是群體性同樣化的動物,可總會出現個體現象。有的在思想方面引領族群進化,有的在身體方面出類拔萃,像變異了一樣強悍精銳。
岳雲少年從軍,二十三歲殉國。他那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常人能在十五歲時縱橫戰陣,在冷兵器戰場上奮勇廝殺嗎?
拋開能力,光是那份膽氣,就不在所謂的正常範圍之內。
岳飛向襄陽逼近,卻發現自已失去了目標。膽氣再一次成為戰爭勝負的關鍵點。李成,這位偽齊第一名將坐擁江漢第一堅城,外加超過十萬的兵力,居然連近距離接觸一下都不敢。聽見隨州陷落,岳飛逼近之後,他立即帶人逃跑了。
岳飛進駐襄陽,至此,渡江之後三戰皆捷。三大名城——隨州、郢州、襄陽府速戰速決,剩下的唐州、鄧州、信陽軍只是淮河區域的二線城市,相信更容易得手。
北伐成功了一大半。
不過,一個不好的訊息很快傳來了,李成沒跑遠,他在淮河流域的北面邊緣集結兵力,金國也派來了援軍,兩者相加,已經超過了三十萬。
李成準備了一個多月,才攢足力量或者說是勇氣來挑戰岳飛。戰場在襄江之畔,這裡是一個天然的角鬥場,有大河,有山壁,中間是一片開闊地帶,足以讓所有兵種施展手腳。
兩軍對陣,拋開沒意思的“三十萬”數字不說,最起碼是十五萬左右的偽、金聯軍對三萬岳家軍,敵我懸殊。可岳飛看了一下李成的兵力分配,突然間笑了。
之前太多次的虐待還是有效果的,李成的腦子出問題了,他是帶來了好多兵,還有必要的勇氣,可偏偏把起碼的智慧給丟了。
李成把騎兵列在江邊,把步兵排在開闊地帶。“步兵利險阻,騎兵利平曠”,這是最基本的常識,李成全給弄反了。
他的騎兵的旁邊是大河,自然缺了一半的空間,總不能進水裡衝鋒吧?步兵更悲劇,靠兩條腿在大片空地裡跑,這不是坑爹嗎?
岳飛迅速做出安排。他以鞭指王貴,說:“爾以長槍步卒擊其騎兵。”再指牛皋,說:“爾以騎兵擊其步卒。”
戰場是課堂,岳飛讓李成明白他錯在哪兒了。只見兩軍相接,偽齊的騎兵被岳家軍的步兵用長槍陣壓到了襄江裡。頓時,滿水面的人喊馬叫,亂成了一片。另一邊,牛皋的騎兵在開闊地帶裡撒歡兒地跑,李成的步兵連半點藏身之處都沒有。
李成又一次敗了,敗得比之前的哪次都慘,十五萬兵力損失大半。逃出很遠之後,他狠狠地敲自己的腦袋,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搞錯了?他是個白痴嗎?不,史書有記載,說李成愛兵如子,“士卒未食不先食,有病者親視之。不持雨具,雖沾溼自如也”,並且深通兵法,常年帶著十萬以上的部隊縱橫天下。
那為什麼會搞成這樣?
答案很簡單,他要麼是豬頭症突發,失去智力;要麼就是被岳飛打出心理陰影了。他從江南被追殺到江北,沒完沒了地受同一個人虐待,時間長了,自然會崩潰。
第十五章 冠絕天下、夢迴萬歲殿
襄江之戰後,偽齊在淮河區域的軍力基本被打殘了。劉豫向金國緊急求援。金國以大將劉合孛堇為首,集結數萬精騎南下。
金國的想法很簡單,女真自從立國以來,野戰從未失敗過。和尚原、仙人關等處,只是沒能攻下天險,被宋軍趁勢追殺而已。這時,岳飛帶三萬人馬北伐,金軍以同等規模甚至更多一些的精銳對敵,戰則必勝,絕對沒有別的結果。
劉合孛堇在鄧州西北下寨,以觀岳飛行止。孛堇並不是名字,而是金軍裡的一種尊稱,類似於宋軍裡的太尉。他在想,應該在什麼地方和岳飛決戰呢。從以往戰績上看,岳飛善於利用地形,所以不能讓岳飛來選
不用他操心,決戰地就在他的營地裡,岳飛直接殺過來了。
岳家軍以張憲、王貴、董先、王萬為主力,分別從光化、橫林兩地實施夾擊,速度之快,讓金軍騎兵猝不及防,只好倉促應戰。鄧州的西北是岳家軍真正成名的地方,在這裡,岳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