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2 / 4)

做之前,先靜靜地觀察事情的發展、臣子們的心性。要觀察三年,等你看得清楚,心裡有底,然後再找個好機會開展工作。這樣,你做了之後,天下蒼生才不會產生怨恨,你自己也不會後悔。

看似合情合理,哲宗的反應卻是厭惡。為什麼呢?我們切換視角,以哲宗的眼光來看就會明白。

關於呂陶,他提出的兩點讓哲宗蔑視。自從親政以來,哲宗什麼都沒說、什麼都沒做,為什麼他會懷疑到新黨重新登臺?開口閉口是國家利益,似乎只有舊黨才能代表國家利益,反之如果引用新黨,就是敗壞國家利益了?

誰給你的唯一確定權,你是皇上還是我是皇上?

第二點讓人更加忍無可忍,以高滔滔九年來的作為,哲宗身受其害,不追究也就算了,呂陶居然要求哲宗出面,去壓制要求清算的聲音。士可忍孰不可忍,尤其過分的是,為了達到目的還搬出了仁宗對劉娥的例子。這簡直是荒謬。

試問劉娥改變過真宗的國策嗎?她唯一廢掉的是真宗時代的拜神風波。透過這兩點可以清楚地梳理出呂陶的小心思,不用新黨、尊崇高滔滔,這兩點達到,舊黨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分析出這兩點,哲宗能保持沉默已經相當有涵養了。

關於範祖禹,他提出的太監問題看著很正義、很光明,裡面卻有內幕。首先注意是復官而不是升官,這個區別很重要,意味著這幾個太監以前是被貶職的。被誰貶的呢,之前的時代高滔滔一手遮天,只能是她。事情清楚了,這些太監得罪了她,而哲宗急於獎勵他們,證明當初發生的事是因為哲宗而得罪了高滔滔。

忠於皇帝的,難道不是忠臣?為什麼不可以表彰?

答案是不可以,以舊黨所堅持的真理標準,內侍一律都是小人,不可以親近,不可以封賞,實在要賞,也要排到正人君子之後。這個理論看似不錯,至少漢朝唐朝的歷史證明了太監真是妖孽一般的生物,他們強大了之後,大臣、皇帝、將軍、國家都會死得難看。

所以必須壓制,不能給好臉。

但是哲宗最生氣的也正是這一點。

太監不好,可太監忠於我;你們大臣好,可都做了什麼?眾所周知,哲宗極為尊重自己的父親,他的一生都沿著父親走過的腳印前進。

他也愛自己的母親,他像天下每一個兒子一樣,希望母親健康、快樂、尊榮。可是,這些他都做不到,在奶奶高滔滔、舊黨大臣們的壓制下,他既沒法延續父親的事業,連母親應有的權益也不能維護。

哲宗的母親姓朱,開封人,生在一個普通人家裡;她的父親叫崔傑,很早就去世了,她的母親帶著她改嫁朱士安,因之姓朱。這些她都不知道,甚至對朱家的印象都很模糊。她還在童年時,就被寄養在一個叫任廷和的人家裡。

一個失去生父、繼父也不願養在身邊的女孩兒,生得還很美麗,她的命運會怎樣呢?很簡單,幾乎沒有例外——及早嫁出去。幸運的是,朱氏“嫁”進了皇宮。說嫁其實是不標準的,她最初只是一個御侍,一個沒有身份的下人。不過根據皇宮法律第一條,皇帝對所有女性都有合法侵犯權,說嫁也能貼一點點的邊兒吧。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她被神宗侵犯了,命運隨之改變,她居然懷孕了,這孩子就是哲宗。從這時起,母以子貴,她一步步在雜亂森嚴的後宮裡有了地位,再之後,她又生下了蔡王趙似,以及幾位公主,成了一位身份穩定的貴婦人。

身份鉅變,她的想法卻不多。神宗的兒子很多,哲宗只是第六子,以這樣的排名順位,加上她本人低微的出身,根本不能去想什麼。奢望會害死人的,只要她的兒子都健康,兩位親王封號穩穩到手,她也就知足了。可是人生只在潮流裡浮沉,誰能主持自己的命運?到神宗去世前,哲宗的五位哥哥全都病死了,他變成了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哲宗登基,當上了皇帝。朱氏身為皇帝的生母,地位反而走低了。高滔滔從前是跋扈型的兒媳婦,現在是兇狠型的婆婆,她從當年自己的經驗裡得到了真理,想獨霸後宮,必須壓制每一個敵人,哪怕是潛在的。朱氏首當其衝,首先是不給名分。

朱氏本應是皇太后,只給了皇太妃。皇太后是神宗的正室向氏。向氏出身名門,是從前名相向敏中的後代。在高滔滔的眼裡,她是沒威脅的,第一早就服了;第二向氏沒兒子,註定了是隻有現在沒有未來的人,拿她去打壓朱氏,真是絕配。

下面是具體的打壓手段。

經大臣們提議,高滔滔批准,在神宗去世的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