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1 / 4)

李綱帶著趙桓登上了宣德門城樓,命令文武百官士卒將士都聚在樓下,他和吳敏在片刻之間草擬出一份聖旨,上面寫的都是對金軍開戰的宣言。他站在城頭大聲宣讀,每一句都換來了一聲士兵們的承諾。

士氣激發起來了,但還不夠。

必須得有獎賞。李綱跟趙桓說了一會兒,趙桓給出了以下的賞格:宋朝官方出銀一百萬兩、絹一百萬匹、錢一百萬貫,文官自朝請大夫以下,武臣自武功大夫以下,共三千道誥宣貼為獎賞,激勵抗敵有功之士!

獎給誰,怎麼獎,都由李綱做主。同時,白時中罷相。

到了這一步,宋朝終於明確出了一個態度:迎戰。

不管內部怎樣分歧,總算是統一了口徑。但是到底是否正確,不僅是當時,就連到了幾百年之後的現代,仍然爭論不休。

應不應該逃跑呢?如果不跑,歷史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所以很多人都說,李綱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死活不讓欽宗離開京城,甚至還在事後把徽宗也拉了回來,結果被金軍一窩端,全都死梗了。

李綱害人啊!

那麼就逃跑吧,逃了之後金軍第一追不上(真的追不上?),第二中國那麼大,逃到哪裡都有生機。比如說到陝西有強大的西軍,有臨河靠山的堅城,都是開封比不了的;如果還想再遠點,可以到四川嘛,像唐明皇一樣,沿著棧道進成都,誰都無可奈何。

但是,成都在歷史上被攻破過多少次?遠的不說,五代時後唐滅蜀、宋初立國滅蜀,都摧枯拉朽不可阻擋。而造成天險不險的原因,就是蜀中的政府全爛了。

以徽、欽兩宗治下的政府,爛的程度很極品了,一點都不比那時差。憑什麼前後蜀守不住的天險,他們就能守住?

所以,就別事後諸葛亮了,誰腐敗誰去死,乃是千古不易之理,根本不關地理的事。人禍才是最可怕的敵人。

回到開封城,李綱終於有了軍事指揮權。他像出膛的炮彈一樣四下亂飛,開封城裡無處不到。開封京城,在近二十年以來已經成了個超大型的風景遊樂場,城防什麼的都拋荒了,早已不是天下第一名城、堅城。他得組織軍民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不管他在不在行,都得親臨一線。

不然,有些事還真是辦不了。比如西水門那兒河道既深且闊,金軍如果從那兒乘船進攻就不好辦。手邊的戰略物資又那麼少,怎麼搞呢?李綱想了想,來人,去把蔡京家的假山拆了,石頭都扔進河道里,把水路掐斷。

這樣的事很多,儘管蔡京罷相免職了,但數十年積威,換個人誰敢去做呢?

更重要的是城防人員調配。開封城周八十里,這是多麼大的防區,如果真像《水滸傳》裡所寫的,開封城常年配備八十萬禁軍,那事兒就好辦了,城上站滿人都能輪班換著來。

可這時,開封城裡根本沒那些人。

徽宗朝二十三年時光裡,禁軍南下北上打了好多場大仗,不說別的,光是方臘起義和遠征燕雲這兩次,禁軍出動的人數只比西軍少一點而已,早就打空了。

再加上剛剛梁方平帶著所有精銳出京去黃河北岸喝酒,京城裡剩下的全都是老弱殘兵。這時,李綱竭盡所能,只能做出下面的佈置:

京城四面,每面配備禁軍各兩千餘人,力量不足由廂軍、保甲民兵協助;城內集結四萬馬步軍,作為機動力量,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八千人,隨時支援各方。其中,前軍派到東水門(通津門),護衛藏有四十萬石糧食的延豐倉;後軍派到宋門(朝陽門),保衛京師城濠最淺的樊家岡一帶。這兩處一個是最薄弱地段,一個是全城人的糧食重地,是重中之重,不能有半點閃失。

這些,在初五至初八日間完成。做完了這些,金軍終於殺到了開封城下。

比預料的要早,之所以來得這麼快,是拜六賊所賜。這些混賬東西時刻顯擺自己天朝大國的“風采”,每次金國的使者過來,他們都派專人陪同,專門走那些景觀大道進京城,把一路之上宋朝的各處關隘路途遠近都暴露了。

這是違規的。

之前宋、遼兩國百年友好,每年互派使者好多次,遼國來人宋朝總是會使出花樣,或者晚間上路,或者坐在車裡故意兜圈子,想方設法地把異族人轉暈,不讓他們知道開封城的走法。現在可好,生怕對方不知道。

這還不是最讓人沮喪的。

最讓人心驚的是,無論是李綱本人,還是開封城裡的民眾,他們都意識到犯了個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